以田不禮這次前來邯鄲,定是無功無返,毫無收穫。
果然,田不禮語帶悵然的又說道:“只是我們到了邯鄲卻得知主父已經北巡雲中雁門,求見趙王又數次被拒,相邦肥義也躲著不肯接見我們。我們在邯鄲整整一個月,毫無進展,我閒在邯鄲左右無事,又聽說公子正在代郡,所以就找個空跑出來與公子相見。”
趙章低頭想了想,婉轉的說道;“先生既然來了,不如在代郡多待上些日子,不用急著返回邯鄲,也好讓我盡些地主之誼。”
田不禮卻不答話,而是盯著趙章許久不語,忽然笑道;“我是否可以理解為公子是在暗示我不用急著回去,回去也是徒勞無功。”
趙章被他說破心事,面色倒是一窘,辯解道;“先生何出此言?”
田不禮微微一笑,道;“其實本來我心中還有些困惑,可到了代郡後看見大軍來往頻繁,這便頓時茅塞頓開。想來是趙國要對中山動手了,卻忌憚齊國的干涉,而讓齊國的不干涉的代價就是我們宋國,公子我猜的可對?”
作為一名成熟的政客,應該瞭解國與國之間的邦交不過是利益驅動而已,所為“邦無定交、朝秦暮楚”說的大抵就是如此。從來沒有一成不變的盟友,自然也不會有一成不變的敵人。昔日的朋友很可能會突然化成敵人,同樣的道理,長期的世仇也許在某個特定的環境下也會握手言和。
只是趙章到底年輕,不善說謊,聞言不禁面色有些尷尬,乾笑了幾聲道;“先生當真是好眼力,其實趙章並不是誠心隱瞞,只是事關軍機,所以不敢相告,還望見諒。”
田不禮笑了笑,不以為意道;“我何時怪過公子了。平心而論,趙國做此選擇也是有利於趙國的發展。中山雖小,於趙國卻如鯁在喉,宋國雖弱,卻也是五千乘之國,齊國雖然勢大,可真要吞併宋國,卻也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
“犧牲一個宋國,卻能拖住整個齊國,讓趙國空出手來吞併中山,收拾諸國,這麼划算的買賣,換了誰都會做的。”
趙章聞言笑道;“先生倒是想得開的呀,這樣也好,省的我再費口舌安慰你了。你猜的不錯,父王他正是如此打算的,他說宋國再不濟,也能支撐下來幾年,甚至更長。這段時間齊國的大部分精力都會被宋國拖住,而無心干涉我趙國之事,那樣的話有利於我趙國征討四方。”
趙章言罷見田不禮臉色並沒有太多的感傷之色,依舊面色如常,不由好奇的問道;“先生身為宋國大夫,聽到這些後,為何怎麼沒有一點擔憂之色都沒,到似平常。”
田不禮曬然一笑,揮了揮衣袖,道;“難道公子以為我應該仿效‘申包胥奔秦’一樣痛哭流涕嗎?宋國待我不過衣冠之禮,宋王待我不過大夫之職。我田不禮食君之祿忠君之事,為宋國在邯鄲奔走了數月,已盡了為人臣子的職責。再說宋國淪落到如今這等局面,也是宋王子偃四處結敵、咎由自取,如今宋國大勢已去,我卻是沒必要與宋共存。”
(PS:申包胥奔秦,春秋時期吳王夫差在伍子胥和孫武的輔助之下,在柏舉之戰中大敗楚國,一舉攻陷了當時強國楚國的國都。楚國大夫申包胥赴秦,求秦哀公出兵救楚。初未獲允,乃七日不食,日夜哭於秦廷。哀公為之感動,終於答應發兵車五百乘前往救援,楚國乃復)
第四十四章 公子之憂(四)
田不禮的一番話趙章聽著倒是覺得新鮮,不由哈哈一笑,又道;“那先生今後可有何打算?”
“齊國是我家國,但卻不容下我;宋國雖待我不薄,可所謂君子不立危牆之下,趨利避害才是君子所為;那算來我也只能投身趙國了此殘生了。”
趙章拍掌笑道;“如此甚好,先生你才華出眾,我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