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5頁

柴榮仰天長笑,揮鞭遙指城樓上的劉仁贍,高聲喊道:&ldo;天意如此,劉公若還不幡然悔悟,待我攻城,玉石俱焚!&rdo;言畢,撥轉馬頭,在驚天動地的&ldo;萬歲&rdo;聲中昂首而去。他知道,這場沒有流血的交鋒,自己已然完勝。劉仁贍又氣又急,啪地一聲將長弓折為兩截,投弓於地,頹然嘆道:&ldo;難道真是天不佑唐耶?也罷!我只有與城共存亡,以表忠節了!&rdo;唐軍將士聽了,無不垂頭喪氣。

後周大軍的猛攻開始了。皇帝親臨戰陣令全軍士氣大振,將領們更恨不得使出渾身解數,儘快踏平壽州城。但柴榮最擔心的卻並不是壽州城裡的劉仁贍,而是仍留在淮南的兩支援軍。劉仁贍縱然善戰,也不過是甕中之鱉。但南唐水軍萬餘人尚在塗山,皇甫暉部也有三萬人馬據守滁州(今安徽滁州)附近的清流關,若不把這兩支南唐軍隊殲滅,一旦戰局有變,他們隨時可能在周軍側翼發動襲擊。

柴榮決定首先對付對浮橋威脅最大的南唐水軍。只是,自己密令王環打造的水師還在閨中,目前還見不得人,怎麼辦?思慮再三,柴榮找來最信任的幾個將領商議對策。眾將一聽,都默然不語。後周家底起於河東,根基則在中原,建國後南征北戰,都是陸戰,從未在南方水網之地作戰,毫無水戰經驗。何況,後周沒有水軍,難道用騎兵對付大江之上的艦船?

一人緩緩走了出來,聲音穩重而堅定:&ldo;臣願往塗山,為陛下蕩平賊寇。&rdo;柴榮一看,正是愛將趙匡胤。&ldo;愛卿欲以何計破之?&rdo;柴榮饒有興趣地問。他很想知道,連他自己都沒想明白的事兒,趙匡胤會有什麼好點子。趙匡胤微微一笑:&ldo;事在人為。臣現在還沒有想出什麼好辦法,臨陣隨機應變而已!&rdo;柴榮哈哈大笑:&ldo;好一個隨機應變。好,我給你精兵一萬,前往塗山破敵!&rdo;

趙匡胤領命昂首而去,有一人卻面色蒼白,惴惴不安,正是他的父親趙弘殷。趙弘殷時任右廂都指揮,是後周軍中大名鼎鼎的禁軍將領。高平之戰後,柴榮更偏愛張永德、趙匡胤等後起之秀,趙弘殷也逐漸退居幕後,但他無時無刻不在關注著兒子的表現。趙匡胤被提拔為禁軍將領後,父子二人分掌禁軍,可謂榮耀至極。但趙弘殷深知,樹大招風,他們父子今後行事必須更加謹慎小心,以免出現差錯,授人以柄。今天見兒子居然在皇帝面前誇下海口,要用步騎去滅南唐水軍,頓時心頭打鼓。

趙弘殷實在放心不下,找到正在集結軍隊的趙匡胤,悄悄問:&ldo;你到底有什麼打算,就這麼有把握能勝?南唐水軍名揚天下,縱橫江淮,罕有對手,可不是好對付的主!&rdo;趙匡胤看了看面色焦慮的父親,嘿嘿一笑:&ldo;父親放心,半月之內,必凱旋而回!至於如何破敵,此乃軍機大事,不可洩露!&rdo;趙弘殷愣了。兒子這話,說得滴水不漏,軍機大事,確實不能輕易透露,就算父子之間也一樣。趙弘殷憂心忡忡地看了看兒子,嘆了口氣:&ldo;此戰關係重大,切莫輕敵,你好自為之吧。&rdo;

趙匡胤領軍,下令偃旗息鼓,晝伏夜行,密奔塗山。全軍距離塗山尚有三十里,趙匡胤令全軍隱蔽休整,又派出偵騎前往淮水邊打探。訊息很快傳回,南唐戰艦全部停靠在淮水邊,全軍則在塗山腳下宿營。趙匡胤仰天大笑:&ldo;果不出我所料,大事成矣!&rdo;

喊殺聲撕裂了清晨的寧靜,被驚醒的唐軍士兵們紛紛提起兵器,列陣衝出了營門。薄薄的江霧下,百餘後周騎兵正落荒而逃。&ldo;抓住賊軍,砍下他們的人頭,回去領賞啊!&rdo;看著這些零零落落的後周騎兵,唐軍將領們頓時兩眼放光,立即召集軍馬沖了過去。這支南唐水師自出兵以來,朔江而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