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許別人去做。
要麼腦門充血,愣頭愣腦拿劣勢裝備的部隊、挑選準備不足的時機、為了虛妄的面子,跟處心積慮、武裝到牙的敵人一線拉開死磕硬碰,美其名曰“會戰”。
殺敵八百自損三千,不自取其辱才怪。
………【第四章 老槍】………
人都是有對比心理的,一旁的狼窩溝人也不例外。
他們一開始看到,吳毅一會兒愁眉不展,一會兒眉開眼笑,心裡都捏把汗。
這會兒,看到他揮斧劈柴的熟練勁,算是長噓一口氣!
覺得這自稱叫吳毅的娃,既不瘋也不傻,看樣子還是個勤快的農家娃!
今後過日子,指定不下於孟家那東北軍傷兵林道成!
他們的感覺,很快就得到驗證。
吳毅劈著柴火,覺得斧子忒鈍,想找塊磨石磨一磨,卻瞥見堆放工具的角落,似乎有根雙管槍筒子。
小心地搬開屋角雜物,扯出來一看,居然真是根古董級並聯式雙管獵槍。
雖然木託沒了,還有些上鏽,但掰看看,開機巢還是好好的。
重新卡上,分別試試左右兩個扳機,紋絲不動,心知是卡筍問題。
自己那個號稱無所不知的網路世界,尚且有不少人以為雙管獵槍就是體育用槍,或是雷明頓、溫切斯特等大公司戰後研製的狙擊類用槍。
殊不知,雙管或單管獵槍,早在後裝槍發展伊始,就已是歐美各國大量流行的民用槍支。
有點實力的家族,多半會依據自己的需要,製作合適的樣式。
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積貧積弱的中國是洋人的天堂,更是有“萬國武器試驗場”的尷尬之稱。
各類槍支出現在冀東這樣的民間槍庫,並不稀罕。
號稱擁有民間槍支二十餘萬的冀東,要是沒有這類古董槍,那才是怪事!
比如現在看到的這支古董,既沒有銘文標明生產廠家,也沒有什麼特殊標記。
興許就是哪位興致勃發的洋人帶到中國來,又為某個有興致的國人所得的、尋常的槍支而已!
真要犯考古癖,也沒招!
誰也不清楚那位洋人,屬於哪國、哪個有能力弄這麼杆槍的家族。
除非,能找到那不知所終的斷槍托,說不定上頭烙有某個鬼佬家族印記、銘文。
不過也別抱太大希望,因為咱們自個就有個鮮活的例子:毛瑟駁殼槍舶來中國之後,深受飽嘗戰亂之苦的百姓歡迎,足可以假亂真的山寨貨不老少。
有個令人笑不起來的笑話說,不少人家將其視為傳家寶。
老人臨去世時,往往鄭重其事地將老毛瑟請出,千叮嚀萬囑咐地轉交下一代,才安心閉眼。
毛瑟駁殼槍在中國百姓眼中的地位,由這個笑話可見一斑。
有財有勢、有門路的,自是購買德國佬的原廠貨。
稍次那麼些的,弄來咱們國內各廠仿製品。
再次些的,請來咱們模仿能力不錯的民間工匠,自己開爐叮叮噹噹地手工製作山寨貨。
於是良莠不齊的毛瑟系列,令人眼花繚亂地出現。
一些銘文標識齊全的,你要以為就是原廠貨、大廠貨,那可就錯得離譜嘍!
咱們那些民間能工巧匠們,為了顯示其手藝精湛,依樣畫葫蘆地把樣槍的每一個細節,都惟妙惟肖地刻畫上,不是什麼秘密。
驗證是否原廠貨,或是國內各大兵工廠精良製作,往往只有開槍射擊之後,才能見分曉。
毛瑟槍如此,誰又能保證這古董獵槍不類似?
放在自己時代,確實沒那閒心琢磨、擺弄古董槍,可這眼下這境地嘛,有聊勝於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