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1部分

那支主力部隊的騎兵更多,不只是因為規模更大,因為那支經標左鎮乃是從北方調來的,七比三的步騎比,這使得他們可以最大限度的揮霍戰馬的馬力用以將周遭的情況打探清楚,使得以步兵為主,手裡只有三個戰兵營,四五百騎兵的陳文根本沒辦法達成他的計劃。

“要不要組建一支騎馬步兵呢?”

戰術機動能力的劣勢使得陳文不自覺的冒出這個讓他一經想到就立刻否定了的想法。

戰馬對於東南明軍來說實在太過稀罕。歷史上把持著臺灣海峽的鄭成功騎兵都少得可憐,陳文靠著歷次的繳獲實現了每個戰兵營能夠擁有一支百來人的騎隊,再加上他的衛隊和各地駐軍專門用來傳遞訊息的驛馬,已經達到了極限了,哪還有用來給步兵代步的戰馬。

即便是有,他也會盡可能的擴編各戰兵營的騎隊,或是直接組建起一支騎兵營,用來給步兵代步實在太過奢侈了。

對岸那些驅趕百姓的清軍越來越少,顯然只是奉了命令將百姓驅逐到明軍佔領區,他們就可以回去覆命了。原本陳文在撤離常山和江山二縣時,就曾經號召過百姓暫避一時,可是絕大多數人卻是故土難離,不願意離開家鄉。可是現在,卻被清軍驅逐到此,一時間他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孫鈺已經開始招撫流民,但考慮到衢州很可能將是明清兩軍交鋒的戰場,所以孫鈺已經儘可能的將這些百姓後送到龍游、湯溪一線,準備在那裡建設一座流民大營,除了防止這些百姓死於飢寒,也是為了防止這裡面混入了什麼清軍的細作。

看著百姓扶老攜幼的向東而去,過了好一會兒,陳文才回返到行轅去聽取參謀們根據雙方情報的推演結果,試圖從中挖出些洪承疇計劃中可以為其利用的要點,即便是為此要冒些風險也總比繼續這樣被擠壓下去要強。

數日後,清軍的主力在常山港和江山港的交匯處完成了合流,並且與衢州的明軍隔江對峙。(未完待續。)

第九十二章 僵持

四月下旬,東進的南路清軍完成了合流,並且在衢江與明軍隔江相望。

合流之後,清軍在江山港和衢江以西的一線連營十餘里,深溝高壘,遍佈其間。用大量的浮橋溝通南北,以數道鐵索橫貫常山港,並在常山港和江山港兩岸設有大量的烽火臺以防止明軍水營殺入,可謂是做足了一副利用衢江來死守的架勢。

自衢州的城頭,陳文可以隱隱約約的看到遠處不斷興建的各類防禦設施,將清軍的連營徹底變成了一個個擺了陣勢的“堡壘群”。

輔兵們辛勤的勞作著,這些從江西、福建和衢州西部三縣的鄉下強拉來的夫子使用著簡單的工具在清軍的監督和鞭笞下將壕溝一寸寸的挖深,將壁壘一點點的太高,將大營逐步構建完整,甚至就連鹿角丫杈和其他的守具也都是由他們來負責搬運和安裝的。而他們換來的,則只是一天兩頓稀湯寡水的菜粥和碗底兒大小的雜糧餅子。

每天都會有累死、累病、或者只是累暈了的輔兵被清軍扔下衢江,清軍是沒有在這些消耗品上浪費藥材和精力的習慣的。也正因為如此,每天都會有輔兵想要設法逃出清軍的掌控,上山、下河,無所不用其極。

只可惜,能夠成功的卻很少,因為那些久經戰陣經驗豐富的清軍軍官們所設計的連營,防範的不只是對面的明軍,也包括連營中的清軍士卒和輔兵。

“輔仁,這樣下去,受苦的還是咱們漢家的百姓啊。”

孫鈺很清楚,這段時間陳文始終在尋找著可以利用的漏洞或是其他什麼,可是卻始終沒有什麼頭緒。壓力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倍增,這些話他本來是不想說的,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