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做的事情除了撤退就是投降。
英國和美國部隊所擅長的無非是打順風仗,有強大的炮火和空軍的優勢時仗打的就能順風順水,而失去這些技術兵器支援時,往往就會守不住自己的陣地。法國士兵雖然作戰雖然勇敢,也非常有勇氣去刺刀見紅。但是可惜法**事思想還一直停留在一戰的戰壕加集團衝鋒上面,結果在德軍先進的快速閃電戰面前,毫無疑問的被打成了殘廢,連巴黎都只好成為了不設防的城市。
蘇聯的軍隊是在德軍發動進攻之後才被迫學會打仗的,也可以說是希特勒挽救了蘇聯軍隊。因為要是沒有希特勒冒然發動的對蘇聯的戰爭,蘇軍早晚有一天會讓斯大林給搞成世界九流軍隊的。
由於蘇聯在四一年到四三年絕大多數世界都是處於被迫防守的行駛,所以蘇軍的大多數指揮官也都非常善於防守,當然朱可夫這個傢伙當屬另類。
按道理說崔可夫在劉七進入包圍圈之後就應該採取凌厲的攻勢,西北面有六個集團軍的強大兵力,就是用人埋估計也早就把劉七帶著的兩萬多人給埋了。但是崔可夫卻並沒有這樣做,而是採取了最保守的前弱後強的防守戰術。從這一點上就能看出崔可夫還遠未達到二戰末期帶著部隊橫掃德軍的名將程度。
當然一個方面可能是前幾天第一特別方面軍的快速縱隊被德軍給無情的輪了大米,給崔可夫留下的印象太深。一個方面是蘇軍在機動時與德軍的作戰效率也確實是差了點,第五十七集團的例子可是活生生的擺在崔可夫的面前。當然崔可夫在執行包圍圈計劃時還並不知道德軍其實只有兩萬出頭的兵力,要是崔可夫知道劉七手中只有兩萬人的部隊的話,估計再保守也會分出一半的兵力去對劉七發動進攻,而不是搞什麼前弱後強的戰地防守。
這其中其實也有朱可夫的一定的原因,因為朱可夫早在來奧倫堡之前就已經透過情報判斷出德軍的數量不會很多,但是朱可夫考慮到如果讓外界知道自己竟然用八十多萬部隊去打德軍兩萬多人的小部隊,這傳出去恐怕對自己的名譽不利,所以朱可夫很自然的選擇了沉默。
而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崔可夫也是被自己的盛名所累。幾個月前當德軍兵鋒正銳時,斯大林格勒已經成為了一個真正的地獄式的戰場。當時負責防禦斯大林格勒城區的蘇軍第六十二集團軍指揮官洛帕京中將,在德軍強大的攻勢面前很自然的心理崩潰了。隨後一向是不怎麼得人緣的崔可夫在朱可夫的點名推薦下,挑起了在斯大林格勒城市中防守德軍的重任。而可憐的洛帕京中將只能接受方面軍總政委赫魯曉夫遞過來的一把手槍,光榮的飲彈自盡了。崔可夫到任之後表示:“我發誓決不離開這座城市,我將採取一切辦法堅守。我決心要麼就守住城市,要麼就戰死在那裡。”
果然崔可夫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誓言,德國第六集團軍猛烈的攻勢奇蹟般的被崔可夫給頂住了。而當時崔可夫所採用的戰術就是前弱後強的防禦手段,大量的戰鬥力不高的部隊被當成了炮灰頂在了第一線,而且其中還有很多都是一些民兵或者剛剛武裝起來的平民。就這樣德國第六集團軍在開始進攻階段雖然佔領了一部分城區,而且殲滅蘇軍的人數超過了二十萬人,但是卻並未真正意義上的獲得完勝。
德軍統計的蘇軍傷亡人數和蘇軍自己上報的人數有很大的出入,其原因就是德軍把防守斯大林格勒的一些非軍事武裝也計算在蘇軍的傷亡裡面。而事實上,真正的蘇軍正規部隊的傷亡並沒有那麼高。
在大量蘇軍的非正規武裝的遲滯下,德軍的攻擊峰頭一下子就弱了下來。等到與蘇軍真正的強悍的正規軍隊打起來的時間,攻擊再也不可能像以前那麼順利了。
直到朱可夫制定的反攻計劃開始之後,德國第六集團軍被牢牢的包圍在斯大林格勒地區,崔可夫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