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7章 歷史上的昏君17

後之力居多。

張居正的改革之所以能成功李太后功不可沒;然而由於明神宗朱翊均寵愛鄭貴妃引發長達15年的國本之爭。

起因鄭貴妃想讓自己的兒子福王朱常洵當太子,造成國本之爭。

國本之爭造成皇帝與官僚集團間的尖銳對立,致使明朝政局動盪不安,在這種情況下李太后果斷站出來命令兒子必須立朱常洛為太子;正因為李太后一錘定音之舉才使得明朝避免陷入無休止的混亂當中,可謂功莫大焉。

萬曆四十二年二月李太后薨逝終年69歲,死後與明穆宗一起合葬昭陵,李太后雖然管教明神宗甚嚴,但終究未能讓他成為一代明君甚至都不能稱之為合格的皇帝,若她泉下有知是否會感到羞愧呢?

朱翊鈞親政後勵精圖治,生活節儉,有勤勉明君之風範,開創了萬曆中興局面,後因國本之爭等問題而倦於朝政,自此不上朝。

萬曆四十四年後金政權建立並於萬曆四十六年攻佔撫順,挑起後金與明之間的戰爭,朱翊鈞力主撻伐,次年明軍在薩爾滸慘敗,此後明對後金取守勢無力進攻。

萬曆四十八年朱翊鈞病死,享年五十八歲,廟號神宗,諡號範天合道哲肅敦簡光文章武安仁止孝顯皇帝,葬於定陵。

必須指出的是萬曆三大徵,都是因為倭寇島國狼子野心引發的,妄圖吞併朝鮮,進一步入侵華夏,倭寇之患由來已久,自隋唐時期便開始了。

倭寇島國畏威而不懷德,陰險狡詐,在唐朝時便提出一項國策,誓將華夏納入倭國版圖,這一政策不論其國內政權如何變動,也沒有改變,已經成為倭寇島國永不可更改的全民意志,其亡我華夏之心不死。

而萬曆三大徵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才進行的戰爭,從這點講萬曆皇帝討伐倭寇是有功於華夏的。

縱觀華夏曆史,歷史上那些皇帝們,哪怕是被稱為千古一帝的漢武帝,唐太宗其晚年也都是昏庸之人。

漢武帝晚年聽信讒言,巫蠱之禍,害死太子劉據,逼死一代賢后衛子夫;唐太宗晚年迷上丹藥,自己把自己毒死。千古一帝尚且如此,更何況那些昏君。

歷史上除了始皇帝贏政之外,其它王朝的無論是開國皇帝還是盛世明君,除了少數皇帝外大都是前期英明神武,晚年昏庸。”

光幕中文洛陽現身,他講的話也算是給歷代華夏君王上了一課,當一時明君易,當一輩子盛世明君難。

光幕中文洛陽所言,猶如炸彈,在萬朝中掀起驚濤駭浪,這還不是最刺激的,最厲害的是一句天下儒生皆廢物,滿口仁義道德,明面上忠君愛國,實則是偽君子,弒君謀逆無惡不作。萬朝觀看光幕的古代讀書人全炸鍋了,尤其是宋朝讀書人更是接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