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意思是說,咱們要發展的是第二個備選方案!”
“如果東海市政策一直這麼緊,那我們就會把重心落在其他的城市。”
“可若是政策放開了,我們留下來也是可以的。”
人們在這句話中聽到了林軒的無奈,如果不是被逼,他也不會做出這樣的選擇。
陳樂樂開口詢問。
“那……我們將目標定在哪個城市?”
林軒雖然有規劃,但是在哪個城市發展,他也不清楚。
“這一點我還沒有想好,大家可以暢所欲言,想一想我們在哪個城市發展,最為合適。”
這時候,有人站了起來,主動開口說道。
“今年國家出了新政策,要在沿海一帶建立新的經濟開發區,我們可以在那裡提前佈局,如果發展好了,我們把重心就挪過去。”
有人卻不同意這樣的看法,而且在那個人說完以後當場反駁。
“這只是國家提出的新政策,對於實施還不確定,到底能落實到什麼地步,大家心裡都沒底。”
“與其冒這樣大的風險,倒不如選擇一個發展起來,這麼說還穩固一點。”
“比如說咱們的首都,那裡的人口密集,企業眾多,有很多國際企業,都在那裡。”
人們你一言我一語,紛紛說出了自己心中的想法。
大致上這些人分成了兩類。
第一類人支援在首都的發展。
第二類人,覺得應該把公司發展到便於出口的城市。
他們的目的很簡單,現在國內有很多企業已經遇到了瓶頸,他們把眼光,都放到了國外,放到了國際業務上。
眾人意見不一,最後都將目光停在林軒這邊,大家都想聽一聽林軒心裡是什麼想法。
“我覺得大家說的都有道理,以咱們集團現在的實力,在兩個城市發展也沒有問題。”
“而且兩個城市可以同步進行,這樣也可以做一個比對,哪個城市發展好了,我們就把重心挪過去。”
林軒的這個決定,滿足了大家的心願。
既然現在東海市沒有了發展的前景,那就沒有必要把時間都浪費在這裡,提前佈局就能早一天擺脫困境。
發展方向決定下來,要的任務都壓在了業務部。
要想把公司開出去,首先必須與當地的企業產生合作。
與此同時,林軒帶著陳樂樂親自趕往首都,考察當地的發展環境。
林軒自認為星火集團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的規模,可他來到了首都才發現,像自己這樣規模的企業數不勝數。
為了能在這裡紮根,林軒先是找了一處合適的場所,租下了一層的辦公樓,用於業務發展。
之後他又在當地,註冊公司,辦理相關事宜。
新公司註冊需要很多流程,林軒又從總公司,調來了很多工作人員。
來的人最多的是業務,他們要想在這裡紮根,就必須找到合作物件。
……
餘鴻和各個部門的領導人坐在一起,大家在一起吃飯。
餘鴻端起了酒杯。
“感謝大家的支援,你們每個人都非常用心,關於星火集團的事情,我與某人心中感激,大家費心了。”
說完這句話,他自飲一杯。
有人站了起來開口。
“領導這是說的什麼話,我們做的都是份內的事兒,這是正常的業務。”
餘鴻贊同的點了點頭!
“雖然我跟林軒有些恩怨,但是大家有切記,做什麼事兒,必須控制在業務正常的範疇之內,絕不能越過紅線!不能落人口實,如果出現了那樣的事情,別怪我翻臉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