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88部分

幹拉縴這一行,最是辛苦。不管什麼樣的季節,哪怕是三九寒冬,過灘的時候,也得跳下河去拉縴。冬天冷,夏天熱,衣服溼了乾乾了溼,加上汗漬,最容易壞。所以許多縴夫們,往往在拉縴的時候,都是直接光著身子。冬天的時候,則身上加蓑衣。

等拉過了那段灘,便又下河回到船上,重新穿上衣服。

他們因為經常這樣在河裡走,特別是冬季也一樣赤著身子下河,所以縴夫們往往都有風溼病關節病,而且非常嚴重。一到冬季變天的時候,經常會痛的雙腿不能下地。

縴夫們往往就居住在那些灘頭附近,搭個吊腳樓住著,受過往船家僱傭。一般船隻下襄陽、江夏的時候就僱傭縴夫隨船,這個時候的縴夫是最輕鬆的,因為順流而下不用拉縴,可以在船上休息。就是在靠岸時要搬運下貨物而已,等到回程的時候,就比較累了。到襄陽以前的河段,都還好,灘少,船都能過。

只有過了襄陽,就比較麻煩了,經常要遇到灘,必須拉縴。

漢江是條很重要的河流,甚至能和長江相比,在古代,中國的重心一直在北方,而漢江,正是溝通著南方和北方的重要通道,尤其當中原的都城在洛陽或者長安的時候,西南和東南的物資,往往都是先沿長江進漢江,然後再逆流而上,到襄陽,再從唐白河北上洛陽,或者進丹江直通商州,經丹霸道到長安灞水。

今年的天氣持續大旱,已經旱了兩月了,漢江水位持續降低。本來許多不需要拉縴的河段,眼下也需要拉縴了。

對於商家們來說,這無疑增加了成本,航行的時間增長。

而在李超看來,這無疑就會讓糧食越發的難從巴蜀東南等地運進來了。

傍晚,船隊靠岸。

李超下船,沿著河灘漫步,一群小蘿蔔頭跟在後面。

“把你的刀給我!”李超對上官儀道。

上官儀連忙把自己的佩刀遞給李超,李超拔出刀,在河灘上挖了起來。

承乾等孩子都好奇的望著李超,怎麼今天老師也跟他們一樣玩起挖土遊戲來了。

一群孩子也開始拿出隨手小刀,開始挖土,可他們挖了半天,卻並沒有看到什麼。

李超從挖出的土中,抓了一把到手中。

王玄策上官儀等都湊了過來。

李超的手中似乎有東西,一些長條狀的東西。

“那是什麼?”幾個人都不解的問。

“這就是蝗蟲卵。”

“蝗蟲卵長這個樣子嗎?”

一群人都好奇的問道,他們早聽李超說過今秋會有蝗災,明夏還會有更大的蝗災。他們也吃過烤蝗蟲炸蝗蟲,甚至吃過蝗蟲粉做成的救災餅。

可是從土裡挖出來的蝗蟲還真是頭一回見。

“這是蝗蟲卵,這河灘上的那些小洞看到沒有,都是蝗蟲下的卵。一個洞裡就有一個卵鞘,而一個卵鞘之中卻能孵出數十上百隻蝗蟲。蝗蟲最喜歡在河灘地上產卵,河灘地上缺少植被,土壤會日照會比較幹。”

“為什麼?”

“這是蝗蟲的特性,畏溼喜幹。有植被覆蓋的地方,土地一般都會相對溼潤,這不利於蝗蟲卵的成長。因此他們最喜歡的就是那種平時被水覆蓋,但到了乾旱時節退水後裸奔的河灘地,這種河灘地沒有植被,太陽一曬,就會很乾。這最適合蝗蟲產卵,可正常情況下,河灘地遇降雨等水量又會上漲,水漫過河灘蝗蟲卵還沒出世便會淹死,那麼蝗蟲數量也會大減,成為了災。”

李超看著那片河灘,指著那些遍佈小孔的河灘地,“你們知道這裡能產出多少蝗蟲嗎?一張桌面大的地方,就能長生數以十萬計的蝗蟲,這一條河兩岸,到時不知道會飛出多少的蝗蟲來。”

一想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