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漠南燕北西域甚至是青藏都有,但對於大華朝廷來說,漠北就跟吐蕃是一樣的。
這地方雖說很一般,佔了也不會增加多少收入什麼的,但若是不將之納入大華,那這地方就會是個瘟疫之源,混亂之源。
不對他們加以管制,以遊牧民族的天性,早晚還是會對中原形成威脅,哪怕他們只是騷擾襲邊,這也是讓人討厭的。
現在終於達成了分封協議,這當然是好的,哪怕大華在這次分封裡,其實也是有所保留,畢竟給了鐵勒諸部五百多爵位和封地,但總體來說,大華也一下子分封過去了二百多個諸侯。
而且有了這次分封之後,漠北就算徹底的進入了大華的管控了。
一塊塊封地劃分之後,就不再允許輕易越界,各部的汗王、酋長們,實際上也被架空了,各封地互不統屬,漠北的鐵勒九部變成五百多個封國,使的成為一盤散沙,難以再對大華形成威脅。
張超和朝廷對於這次分封儀式都很重視。
一定要大加操辦,一次冊封漠北八百諸侯,要弄一個很隆重盛大的儀式。
這次儀式過後,漠北就不再是威脅了。
“明日則天門授封諸侯,百官觀禮!”
正好各地朝集使和各地諸侯們也還沒開始返京,正好共同觀禮見證這一刻。
大華帝國又增添八百諸侯,可謂是更加強大。
時至如今,大華在漠南、漠北、遼北,在信度在河中在大夏在西海在山北,擁有了八個分封諸侯領。
每個領少則五百,多則一千多,擁有了總共七千多個實封諸侯。小的男爵只擁地十里,大的國王連地五六百里。
這麼多大大小小的諸侯,遍佈大華的各方邊疆,封地犬牙交錯,相互牽制。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分封貴族集團。
而大華朝廷這些年,也同樣是不斷的擴張。
朝廷直轄的領地擴張了許多,遼西、遼東、朝鮮、樂浪、帶方、扶桑、呂宋、林邑、扶南、安南、越南、西域、青海、燕北、饒樂、松漠、嶺東、綏遠,另外還有不少朝廷直接控制的海外領地。
“漠北平定後,大華的北方從此可高枕無憂。而平定東海後,大華的東方也從此無患。現在的大華,算是徹底的從北邊和東方騰出手來,可以全力著手南方和西邊了。”
早朝結束後。
張超召開御前會議,大華最核心的重臣們參與。
北邊和東邊平定,這超出了此前預定的時間。現在朝廷也要適當的調整下戰略佈局。
雖然北邊也還有室韋、以及流鬼、夜叉等許多大大小小的部族,但現在這些遙遠的北方部落,也都已經是名義上臣服大華,成為了大華的分封諸侯國。在大華把漠北以及遼北等地穩固之前,其實大華已經不需要再向更遠的北方進軍了。
打室韋、人,還不夠軍費開支。
既然他們臣服了,那就省了這個事了。
東邊,也已經沒有敵手了。再往東,還有美洲,但隔著好幾萬裡,根本算不上。
“帝國下一階段,我認為還是應當重點用兵中南半島,同時兼顧開發南洋。至於西邊,咱們現在是中立態度,只要羅馬和阿拉伯人都能夠遵守與我們的約定,那我們就跟他們繼續貿易好了,賣賣軍械還能大發其財,沒必要去趟那渾水。”
首相馬周的對外策略,並不保守,他是支援朝廷對外擴張的。但他的擴張策略,又還比較穩。他向來主張朝廷應當對周邊用兵,加強徵服開拓,將之變夷為夏。
至於什麼太遙遠的西方,那裡就算富裕就算地大又如何,距離就是最大的困難。所以只要能夠保持貿易就好了,只要羅馬和阿拉伯這兩大帝國,願意一直承認與大華議定的邊界協議,不主動來犯,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