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vally”簡明易記,而且“Luvally”諧音“路萬里”,與湖湘文化“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經世致用,求索創新”中的“求索精神”交相輝映相得益彰,取“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之意,含意雋永,回味無窮……
有意思的是,發難的那位領導當時穿的恰好又是一件“Goldlion”牌的襯衣,他身邊一位年紀差不多的領導似是在取笑他身穿“金利來”卻不知道“金利來”從何而來,至此他已經在為自己“無知便是膽大”的盲目提出質疑而羞愧。在我充分利用權威見證的說服教育下,在座那些向來莫衷一是眾說紛紜的領導一個個心悅誠服,不敢再輕易暴露自己的外行,“Luvally”這個通俗好記意義深遠極有湖湘文化特色的英文命名當場被得以順利透過,後來經常飄揚在“深交會”、“歐交會”的會場,為海內外廣大投資商所喜聞樂道舉口皆碑。
在這個價值多元、個性張揚的社會,人們還是普遍存在著一種從眾心理,尤其迷信權威的人與事。如果你想要某人接受你的意見,你大可不必堅持說是你的意見,可以假託是某位名人說的,或者某權威媒體和書籍上說的,效果將不可同日而語。我們如能好好利用人們迷信權威的這一心理,必將為實現我們的成功提供許多的方便。
適度放權
人的一生,不過是歷史短暫的一瞬,時間、精力和認知水平都很有限,不可能什麼都懂,更不可能什麼都要親自去完成。如何在短暫的一生裡,充分有效的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真正實現價值的“單位效益最大化”,是每一個成功者必須認真考慮的嚴肅課題。
在中國許多老百姓的心目中,三國時的蜀相諸葛亮可以說是一個神化了的人物,魯迅更是在評價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時說“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饒是諸葛亮上曉天文下知地理,“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如何的英雄了得,到頭來總是逃不脫“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命運。
諸葛亮的失敗在於他太過自戀,不懂得適度放權,總以為什麼事情都只有自己才能夠做好,只有自己才能夠做到盡善盡美,所以事無鉅細事必躬親,什麼事情他都“一言堂”,一個人說了算,這樣做直接的後果是勞心勞力過度只活到54歲就死了。
諸葛亮“包打天下”的作風,應該說是他管理理念的落後和管理手段的缺陷。自己費力不討好把身體拖垮了不算,還把和同事、下屬的關係處理的很糟糕。劉備“白帝城託孤”的時候,曾經明確表示把蜀漢的軍權交給李嚴,可是諸葛亮不放心啊,人家可是一降將,要是他帶頭造反怎麼辦啊?所以這軍權是不能放的,後來還乾脆尋個不是把李嚴罷為庶民了事。
諸葛亮事必躬親一個最嚴重的後果,是直接導致蜀漢人才的青黃不接。因為他管理理念的落伍,堵塞了人才的成長道路,無法給下屬創造獨立思考、獨當一面的鍛鍊機會,使下屬紛紛喪失信任感和責任感只剩下依賴感,蜀漢在諸葛亮這種管理體制的英明領導下,順理成章的從“荊楚多壯士,益州盡奇才”的繁榮,淪落到“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的淒涼。
而作為諸葛亮前輩的劉邦,雖然無論學問還是智謀都遠不及劉邦,可是他懂得人盡其才的成功學,知道適度放權,策略由張良制訂,後勤交蕭何打理,軍隊歸韓信統帥,終於成就了帝王霸業。
我剛做到廣告公司策劃總監位置的時候,一心想在老總的面前表現一番,所以也諸葛亮先生般的事必躬親,任由手下的十多號員工在QQ上談情說愛打情罵俏,我一個人忙得半死。
一個月下來,本來弱不禁風的我瘦了整整五斤,感覺自己是一個人頂幾十個人用,心力交瘁,疲憊不堪,不料業績卻沒有多少起色。
這時候我的老總找我談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