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6章 郎豆皮

在湖南老家吃餈粑就少不了豆皮,這兩種食物基本上是連體,可以一起炒,或者一起煮,加點青菜就行,先煮豆皮,最後加餈粑和青菜。

小時候經常吃的兩種主食,印象中三五歲就在吃,而且還是在學校的教室裡,撿點木材生火,用幾塊磚塊的簡易鍋灶煮豆皮和餈粑。

小米雲在學校出生的三四年的寒暑假基本就在教室和學校宿舍生活,或者去湖北爺爺奶奶家,湖南就在二姨,舅爺,外公各家輪換著住幾天。

小米雲吃的基本上是最簡單的白豆皮,大街市的豆皮的材料豐富,各種顏色的都有,會更好吃,米雲吃的豆皮和餈粑就是當主食米飯吃的,不算特產和零食。

小米雲除了三五歲留下了吃豆皮和餈粑的深刻的印象,實際上在十三歲之前都經常吃這兩種主食,因為每年村裡家家戶戶都會打餈粑和郎豆皮,土話叫郎豆皮,剛出鍋是軟綿綿的,可以趁熱吃,冷卻變硬了,就只能加工後才能吃了,大鐵鍋裡的一張張的圓餅軟豆皮鋪在外面暴曬晾乾,半晾乾之前會切成絲,完全曬乾水份後就會裝袋密封,需要的時候就抓幾把豆皮出來吃。

只要是90年代自家郎的豆皮,可以炒著吃,和餈粑一塊兒油炸,炒著吃,加點青菜,雞蛋和肉都行,餈粑切成小塊,豆皮煮著吃最佳,炒著吃也是美味,90年代以後的普通白大米豆皮,就不能炒著吃了,太硬,只能煮著吃,兩三分鐘左右才能變軟,機器生產的豆皮就只能煮著吃了。

小米雲15歲以後就吃的少了,主要以大米為主,以前可能大米不夠吃,才會把豆皮和餈粑當主食。還有一種可能就是餈粑和豆皮製作起來太麻煩了,太費人力和時間成本,人們都變懶了,不願意花大氣力去製作,可以去市場買現成的機器製品。

豆皮與豆子有關。在武漢,以老通城的三鮮豆皮歷史最為悠久,也最負盛名。“老通城”是一家酒樓的名字,位於漢口中山大道大智路口,以經營三鮮豆皮聞名,素有“King of the breakfast”之譽。外地人到武漢,皆以能吃到老通城的豆皮為快。 老通城豆皮製法:將黃豆、大米混合磨漿,在鍋裡攤成薄皮,內包煮熟的糯米、肉丁、鮮蛋、鮮蝦仁等餡料,用油煎制而成。其皮金黃髮亮,入口酥鬆嫩香。

豆皮又叫豆絲,是湖南和湖北兩地的特產,其他地方一般沒有,屬於湖北的特產,從古至今都有,不斷的改進工藝,湖南這邊不是特別流行,米雲家與湖北有太大的淵源,算半個湖北人。

豆皮是一種常見的食物,屬於一種豆製品,它的吃法有很多,可以炒、可以涼拌、可以煮湯。

一般情況下,豆皮不需要煮太久,三分鐘左右就可以煮熟了。剛出鍋的豆皮是非常香的,如果放涼了就不太好吃了,因此如果煮出來的豆皮,大家一定要趁熱吃完。另外就是豆皮最好不要煮的太久,否則會導致煮出來的豆皮有點太軟,並且還很粘,看著也非常的不美觀,讓人沒有什麼食慾。

豆皮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據傳,豆皮最早起源於東漢時期,原為一種烹飪的副產品。古人研發出了將大豆汁液製成片狀薄膜的方法,這就是豆皮的雛形。隨著時間的推移,豆皮逐漸被廣泛應用於中華料理中,併成為了一道具有獨特風味的美食。

豆皮的製作過程相對簡單,主要分為浸泡、磨漿、過濾、煮制等幾個關鍵步驟。首先,將大豆浸泡一段時間,使其變軟。然後將浸泡後的大豆磨成細糊狀,透過過濾將豆渣分離出來。接著,將豆漿煮沸,待冷卻時形成豆皮薄膜。最後,將豆皮剪成適當大小,便可食用或進行後續加工。

豆皮不僅口感獨特,而且富含豐富的營養成分。它是植物性蛋白質的重要來源,含有多種氨基酸,尤其是人體所需的必需氨基酸。此外,豆皮還富含膳食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