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6章 風的記憶

小時候總覺得大風能刮翻小木船,還好沒有翻船過的記憶,米雲記憶猶新的就是站在河邊等船過河的時候也是最冷的時候,一陣風吹過,會讓人打冷顫,渾身哆嗦,尤其是早晚等船過河的時候,有時候被學校趕回來拿學雜費和附加費回村,第二天清早從家裡往學校趕,就得早晨五六點起來,夏天還好,不怕冷,有時在渡口都看不到對岸,大霧遮擋住了近二百米寬的河道,船家也沒有辦法,只能在河道兩岸弄一根長繩子連著兩岸的石頭,然後拉著繩子過河,不用划槳,米雲上學常用的渡口在六組,那是一條小木船,船上一般只能拉五六人左右,船很小,如果同學多的時候,一般要等下一渡船。

米雲記得700米處的一組渡口用的是機械化船,那個船大點,還是鐵皮船,不過米雲十幾年也只用了十來次,九成的時間都用在六組渡口上,坐船不用給錢,因為大人都會承包學生一學年的坐船費用,船主基本不收本村學生的錢,只收外來人員和大人的過船費用,村裡兩個主要出村渡口都是預設的,不知道多少年了,可能米雲的父母輩就是這樣的,他們也是這樣過河出村上學。

騎車上下學遇到大風或大雨天氣還好說,咬咬牙,堅持一下,很快就能到達學校和家裡的目的地,但米雲的記憶中還有二三成的時間是走路回家和上學,不知道當時走路的原因是什麼,車壞了,還是其他原因,全程也就十幾里路,不到二十里路,騎車路程40分鐘左右,步行路程也就一個半小時左右,不到二小時而已,碰到不好的天氣,就比較作孽,就和難民一樣,飢寒交迫,又冷又餓,艱難的結伴邁步走向回家路,碰上颳風下雨天氣,就只能艱難前行,一兩個小時的回家路,你能想象有多麼難走,還只能走大路,不敢走近路和小路,實際上近路也近不了多少,就是個心理安慰,抄近路也就能節省一兩公里距離。

漫長回家路上,不是腳累,主要還是肚子餓,下午五六點回家,到家七八點左右,到家基本上都是天黑了,那時候全靠一眾小夥伴相互跨白話前行,在村渡口開始慢慢分別回家,一路回家路,一路相互依依不捨的告別小夥伴,因為很多夥伴,一週也就放學回家的那天能見一面,米雲初一,他們五六年級,米雲六年級,他們五年級,也有比米雲高一年級的幾個學長一路同行。那個年代上下學的零花錢不多,一兩小時左右的上下學路上也不會買零食吃,哪怕穿過一里路左右的街市,看到零食和吃的也就能過過眼癮,開啟望梅止渴模式,尤其放學回家路上不可能還有錢,上學半周,零花錢就基本花光了,不可能有多餘的資金堅持到週五放學回家來花,不止米雲是這樣,同村的十幾個夥伴也是如此,不管家裡條件好壞,錢財都留不到放學回家,那時候學校裡都有小賣部,多少零花錢都能提前花光。

米雲可以暴露一點隱私,說句玩笑話,也是實話,米雲週日去學校,週五回家,有很多時候週日就花光了一週的零花錢,然後週一到週五買菜都是賒賬,一日三餐的菜都靠賒賬,學校小賣部和外面的小賣部都可以賒賬,尤其我們住宿的學生,他們都比較熟悉。週日去學校,週日就能花光一週的菜錢,然後週三去前吃自己從家裡包的鹽菜、醃製菜和炸辣椒,油炸蠶豆和魚,找同學勻點菜,自己帶的菜吃完了,就只能吃光白米飯,實在吃不下,就去小賣部和賣菜的農戶賒賬,然後第二週過來上學的時候還賬,然後迴圈的賒賬,週而復始的完成一整學期的迴圈。

現在想起來都比較慚愧,那個年代的我們都是這麼過來的,一餐菜錢也就一兩毛錢,從小賣部賒賬,主要買的就是油炸蠶豆和油炸花生米,既能當零食,又能就大米飯吃,一毛錢一酒杯的花生米和蠶豆,貧窮的年代過著貧窮的生活,加上一群不善理財的小夥伴,村的的小夥伴從五六年級開始就要學會獨立打理錢財了,一週的錢財打理不好,就可能要餓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