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內閣,若皇帝真沒有本事,便讓內閣掌握大權,形成議會。到時候,實行君主立憲,皇帝將成為精神領袖,而真正掌握大權的人是首相。逐漸將政體系轉化。至於明主選舉,劉璋相信,只要議會、內閣形成,在他的刻意引導下。一定能夠逐漸完善!
為了完善制度,劉璋取消了三公九卿,建立八部,以支援朝廷運作,分別為:管理國家農業、水利等事務的農部,尚書戲志才;主管科技發展的工部,尚書劉曄,下屬左伯、馬鈞;主管貿易和稅收的商部。尚書糜竺,下屬蘇雙、張世平;主管全國司法的刑部。尚書田豐,下屬辛毗;主管全國官員俸祿以及朝廷運作費用。並統計每年開支預算的戶部,尚書劉巴,下屬黃權、王累;主管全國緝盜的兵部,類似於公安部,尚書李儒,下屬沮鵠;主管官員考核、升遷的吏部,尚書沮授;主管外交、禮儀的禮部,尚書廖立,下屬張松。這八部由諸葛亮管理,若非無法決斷的大事,無需向劉璋彙報!
另外,還有四部**於八部之外,並不參加朝廷的管理,這四部分別是:主管國家安全,還負有練兵和士卒思想教育任務的國防部,主要負責人是張任、趙雷,其他將軍都隸屬於此部;主管全國教育普及的教育部,負責人是黃承彥。主管情報的情報部,負責人是郭嘉與賈詡;還有人員不定的參謀部,主要負責分析情報,為戰役、戰爭或者其他朝廷大事進行策劃,每部尚書都兼參謀部成員。這四部只向劉璋負責,以後更是隻對皇帝負責!
十二部的建立,讓朝中職權分開,所有人都感覺分工明確,辦起事來更加簡便。只有商部、刑部、兵部比較麻煩,田豐等人還需要派人到各地建立分部。可分部的名稱實在不好聽,劉璋便讓刑部分部稱為法院,商部分部稱為稅務局,兵部分部稱為警察局。當然,這些現代化的名字,眾人並不是很懂。不過,有劉璋解釋,他們也就明白了,並感覺這些名字不錯!
朝廷內部的改革,還需要百姓明白,劉璋命各地各級官府向百姓解釋新政,並告訴百姓,以後有了爭端,就可以去法院進行裁決,不用擔心什麼案子都要打板子。雖然百姓半信半疑,但有了劉璋的保證,六州百姓倒也沒有太多反對聲音。再加上新法的頒佈、實行,百姓對法院的信心日益增加。
刑部立功,兵部也不甘落後。身為執法部門,尚書李儒讓沮鵠親赴各地建立警察局,主要負責州郡一級,就類似於現在的省公安廳與市公安局。專人專用,辛毗這個狠人,在劉璋的示意下,對一些地痞流氓進行打擊,還大肆清掃一些黑惡勢力。被抓捕的人員都被送去與奴隸一起,為大漢的建設出力。
也有官員看見這些地痞流氓身材魁梧,便建議劉璋讓這些人去充軍。可劉璋卻說,軍人是保護國家的人,這些破壞國家法紀的人,沒有資格參軍!雖然有些文士很不喜歡劉璋這麼說,但他們知道劉璋對待軍人的態度,也不敢多言。不過,劉璋知道這些人的性格,找了一些由頭,將他們貶出了朝堂。一個國家連軍人都不受尊重,這個國家註定被外人欺負,就好像可憐的宋朝!
制度改革了,卻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夠穩定下來。這種時候,最需要的是國內的穩定。為了讓制度改革不出疏漏,劉璋命眾軍嚴守關隘,並讓情報部在曹操、孫權治下大力偵查,只要有風吹草動,都必須傳入長安。
三個月後,十二部逐漸穩定,並沒有在劉璋治下引起什麼波瀾,而百姓也漸漸適應了新政。由於劉璋對法院的宣傳,百姓從抱著懷疑與嘗試的態度去告狀,慢慢形成了有問題找法院的思想!正因為百姓的信賴,就連雞毛蒜皮的事也找法院,讓法院中的工作人員經驗大漲。當然。最繁忙的還是警察局,百姓連丟雞少狗的事也去報案。不過。劉璋要的就是這種效果,他將退役下來的老兵。安排在各地的警察局,倒也不愁人手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