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不到,但說不定百家姓裡面就包含無數的學問。此前我們對於百家姓也是一知半解,只以為這只是一個順口溜的百家姓。後來一些專家學者研究之後,我們才發現,這個百家姓原來是這麼經典的啟蒙作品。”
“是呀,黃教授的才華深不可測,我們還是期待一個星期之後那位孔教授怎樣講解百家姓吧。”
百家姓本來就火。雖然一些普通人對於百家姓不以為然,但看到一眾小孩子在百家姓的教育之下得已啟蒙,心裡面也自然而然對於百家姓生出了足夠的尊重。在他們眼中,黃一凡此前寫的一些作品都是商業小說,論商業價值當然無人可及,但論藝術價值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當聲律啟蒙,當百家姓這樣的啟蒙經典出來之後,人們再看黃一凡,再看黃教授的作品,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特別是那些家長,當看到百家講壇一個星期之後要講解百家姓之時,那可是個個都是期待。
他們還真想看一看,這一個百家姓除了認字的啟蒙教育之外,還有哪些他們未曾發現的作用。
時間很快就已來到,一個星期之後,百家講壇之百家姓正式開講。
開講的講師是水木大學中文系的教授孔書俊。
雖然一些看客發現並不是黃一凡黃教授稍微有一些遺憾,但細想之後也算是明白過來。
黃教授雖然年輕,但最近一段時間推出的兩部啟蒙經典,早已確立了黃教授的地位。
現在已經有人將秋水,凡塵,黃一凡三人當成是當代三位大師。
這樣的大師,他又怎麼可能親自出面給大家講解百家姓呢?
如怕就是要講解,也是無數專家學者他們上陣才對。
所謂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達者為師,黃教授雖然年輕,但一人之力開創的蒙學已經奠定了他“萬人之師”的逼格。哪怕是再怎麼心高氣傲的人兒,這會兒看到黃一凡,估計也得恭敬的喊一聲黃老師,或者黃一凡先生。
此時孔書俊前來講解百家講壇,便足可以看出黃一凡的地位已經超然於眾人之上。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想必大家都知道這一部作品,甚至有人還能背出來,這一部作品正是黃一凡先生寫的經典啟蒙之作。很多人將他當成是認字的學問,也有很多人比較惡搞,竟然拿百家姓來鍛鍊記憶力。但殊不知,在單單不足1000字的百家姓裡面,他卻隱藏著無數的學問。這門學問,便叫做姓氏學問。”
此時無數觀眾,家長,同樣還有一些文化界的人士,學者,他們都是坐在電視機前,看著孔書俊這一期的百家講壇。
“可能說到這裡,臺下不少人包括電視機前的朋友會覺得,這麼簡單的姓氏也是一種學問嗎?難道我姓孔,我姓李,姓張之類,還能研究出一大篇學術性的文章來?對於這樣的疑問,我想說,是的。沒錯,姓氏不僅是一種學問,而且還是一門大學問。別說是一篇文章,哪怕是100篇,1萬篇,也不足於將姓氏的學問完全講完。那麼,今天我們便開始講解這一門學問。”
百家姓,說是百家,但其實這個百家是一個虛數。
他並不僅僅單指100。
同樣,他也不僅僅單指幾百個。
百家姓的百家,其實指的是全華夏所有的姓氏。
孔書俊身為中文系的教授,雖然此前並沒有特別的研究過華夏姓氏問題,但是,只要給他一個題目,種種研究傾刻間便已產生。雖然孔書俊這是第二次上百家講壇,相比起第一次上百家講壇只是講了幾期節目就已閃人的尷尬,這一期的百家講壇孔書俊卻是無比的自信。
這是腹內學問如汪洋大海,哪怕之前有再多的尷尬,也被這一些即將改變眾人觀點,推出另一種文化的高深學問給徹底的掩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