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涉及次貸的各方實情(6)
第二,公式本身並不複雜,計算簡單,總之一定可以計算出大家都想要看到的結果。
第三,相信沒有人會細心研究這條方程式,最低限度,借錢買房子和放債收息的人都沒興趣去細看這是什麼東西,也更加沒有人會去質疑這公式的準確性。
第四,簡單易用,無須打電話跟借款人聊天,更無須拿次貸檔案研究。只是坐在辦公室看幾條曲線,輸入一些數字就有結果。
好了,現在該來看看現實的情況,公式到底如何應用。
例如:某房貸公司替100位沒有足夠入息的人做了100份次貸,每份次貸30萬美元。這些人買了100棟住宅。這些次貸的總金額達到3000萬美元,但是全部次貸合約都沒有核實入息證明,更加不審查借款人的背景。房貸公司將這些次貸交給次貸放款人,次貸放款人找證券行擔保,證券行運用這條公式計算出進行信用違約互換的每年保金是總金額的%。於是證券行發行信換證券給次貸放款人,擔保次貸證券。次貸放款人得到擔保之後,跟借款人訂立次貸合約,付錢給房貸公司再轉給借款人買房子。證券評級機構為這份次貸證券和信換證券評級,評級標準也是以這條公式為依歸。用計算器計算過之後,數字沒錯、公式正確,便給予AAA評級。有了這個評級,證券商可以將次貸證券和信換證券掛牌自由買賣。次貸放款人每年需要為信換證券支付15萬美元保金。一旦出現借款人違約斷供情況,發行信換證券的證券行便要向次貸放款人支付損失的金額。
很不幸,第一年完結時,有一半借款人斷供。次貸放款人向證券行追討1500萬美元賠償金,可是證券行早已將信換證券賣掉,已無賠償責任,於是次貸放款人千辛萬苦找到信換證券的最終承接者,即有責任按照信換證券作出賠償的公司,結果那卻是一家在商業大廈天台非法搭建、連檔案櫃都沒有的小公司。該公司的資本只有100美元,次貸放款人只好撇賬14;999;900美元。
單憑一條公式,以次貸經紀和次貸借款人虛報的資料作為依據,就能計算出借款人的實際斷供機會率,這根本就是再荒謬不過的事情。但問題不是出在這條公式上,禍根在證券業的基礎,證券行連債務供款人是否仍然在生都不得而知,就發出保證供款責任的信換合約。
這條公式唯一能告訴我們的,是年薪千萬美元的銀行和證券大亨如何陷入次貸風暴,令銀行和證券公司損失數以萬億美元的資金,還會令成千上萬的人失去家園和畢生積蓄,還有全球股市和匯市的動盪。
美國政府正在努力調查評級機構,在次貸證券的評級上是否有違法行為,相信會有評級機構的主管,要為此事負上法律責任。
附帶一提,有些美國人認為評級機構已公開評級標準,只是投資者沒有好好閱讀細節,即使評級機構將劣質次貸證券評為AAA級,投資者也應該察覺出問題。投資者的損失是源自自己的盲目。筆者雖然同意投資者是應該做足功課,保障自己的投資,但是怎麼說評級機構都難辭其咎。
六、證券業資料分析和公佈資料混亂
次貸風暴之中,引致散戶對市場情況不明不白的,還有證券業的資料不夠清晰這個原因。證券行或銀行釋出的訊息有時錯漏百出,甚至故意虛報次貸證券的投入程度,連證券行和銀行都搞不清次貸證券的情況,散戶當然更加混亂。
證券業對資料分析獨有一手,散戶若依照業內人士的分析作出投資將會無所適從。同一資料,由不同的證券公司分析會有不同結果,可以說一絕。證券業業內人士也爭論不休,對證券分析沒有全面理解的散戶,就更加不用說了。
以筆者過往持有的基金為例,每半年定期寄來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