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0部分

巨大的損失,除了人員死傷之外,最重要的是裝備損失,要知道上一次淞滬會戰損失的只是老式火槍和火炮,英法本土工業發達,長期裝備使其造價低廉,但這一次損失的卻是先進的後裝步槍和火炮,英法兩國也是剛剛投入生產,成本極高,還有損失了十幾艘先進的蒸汽機動力鐵甲艦,這一時期因為工業技術問題和鋼鐵產量少等問題,鐵甲艦的造價那也是相當高的。

再加上從遙遠的歐洲動員二十萬大軍遠征萬里之外的中國,武器彈藥消耗,人員吃喝等軍費開支,燃料補給和消耗,這些加起來就變成了一組天文數字,哪怕是英法這樣的世界頭號強國,也經不起這種消耗。

反戰派有了藉口了,想要徹底打敗李衛國的百萬大軍,至少要英法兩國調集一百五十萬精銳,準備數百艘戰艦,從歐洲遠征中國,都不用打了,只是一百五十萬英法聯軍一路上的吃喝消耗,就足以拖垮英法兩國的財政了。

遠征,不切實際,至少英法兩國今後幾年的財政收入都無法支撐了。更何況歐洲還有更大的問題出現了,普魯士閃擊丹麥,開始了統一戰爭,且大有勢不可擋之勢,法**方的注意力已經轉移到普魯士的巨大軍事威脅上面去了,不解決普魯士問題是不可能再支援第三次遠征中國了。而英國人口少,陸軍更是少得可憐,哪怕兩次遠征中國。陸軍很多都是各殖民地的殖民軍當炮灰,英國根本不可能拿得出150萬陸軍兵力,除非放棄歐洲利益,舉國之力遠征中國,顯然那是不切實際的幻想。

最終,英國也放棄了再次遠征中國的想法,主和派在克勞斯、馬林等家族和關係網的推動下,授權英國駐華公使為代表,同意跟李衛國進行議和全權談判。

同樣,法國國內。孤拔和雷蒙的家族和關係網也使了很大的力氣,最終推動英法兩國公使作為全權代表,跟李衛國進行談判。

當訊息傳回中國,英法兩國的駐華公使立即從北京南下,直接來到上海,請求面見李衛國。

誰都知道英法兩國公使來的目的,李衛國也不會拒絕會面,但要先殺殺他們的威風,涼了他們兩天才召見。

當然。這兩天內,李衛國雖然不會見英法公使,但李衛國的手下卻不受限制,允許跟英法公使會面。

實際上這也是談判藝術。先由手下人跟英法兩國公使談判,確定雙方的底線,現就一些雙方關切的問題交換意見,如果雙方可以接受。那麼李衛國才會最後出面,那也意味著談判即將結束了,雙方就是走個形式而已。

李衛國令吳庸和容閎負責試探。跟英法兩國公使接觸,試探英法兩國的底線。

容閎在國外生活時間很長,更容易跟英法兩國公使打交道。

在容閎前往談判前,曾經詢問過李衛國談判底線。

對此,李衛國的回覆是,最低限要恢復1860年的《北京和約》全部條款,清政府和李鴻章向英法等歐美國家銀行的借款為非法借款,向英法等歐美列強的承諾和協議全部作廢,李衛國概不承認。

這是底線,中華民族之主權和尊嚴神聖不可侵犯。

至於其他諸如索要戰爭賠償金,英法列強退出緬甸和柬埔寨等條件,則屬於附加條件,李衛國對此沒有做硬性規定,他也知道英法列強並沒有真正被打敗,強大的英法帝國若是真的不計後果傾國之力再次發動遠征,那麼李衛國自己也不敢保證一定能勝,結局必然是英法帝國從世界霸主地位跌落,但李衛國自己也必然付出慘重的代價。

顯然李衛國不想付出慘重代價,英法列強也不可能放棄世界霸主地位而舉國之力繼續遠征,國家間的博弈要求雙方必須坐下來談談。

容閎和吳庸帶著李衛國劃下的底線跟英法兩國公使見面了,雙方第一輪談判跟大多數國家間的談判情況差不多,只持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