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華帝國海軍作戰。
實際上,只要這些主力艦沒有正式交付給歐洲各列強國家,就隨時會被中華帝國海軍徵用。只要中華帝國海軍感覺到海上威脅,就會徵用各國在華建造的戰艦,讓這些戰艦轉眼間就成為中華帝國海軍的主力艦,保護中華帝國海上安全利益。
所以,這是一種戰艦軍事外交策略。就好像大人拿著棒棒糖勾搭小盆友一樣:“你想不想吃棒棒糖了,想吃的話就聽話,我讓你做什麼你就做什麼!”
中華帝國各大造船廠為歐洲各國列強海軍建造六十多艘新式戰艦,如果有必要,轉眼間就會成為中華帝國海軍的戰艦,這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戰略性威懾。
不過,隨著中華帝國和美利堅因蝦尾夷問題交惡後,美利堅海軍宣佈大規模建造全鋼製主力艦,分明就是針對中華帝國海軍和蝦尾夷問題的,這讓中華帝國的不少文武官員們感到了威脅,於是他們才上書李衛國,請求大規模造艦來應對美利堅的海上威脅。
李衛國打算坑歐美列強們,美利堅海軍大規模造艦,這正是他想看到的結果。不過總不能告訴文武百官們這是他李衛國故意挖的坑,畢竟文武百官們的嘴不會太嚴,萬一哪個走漏了風聲,可就壞了李衛國的大計。
但如果不告訴文武百官們,總得找個藉口給個對策,安撫一下。另外,如果明知道美利堅海軍的造艦目的,中華帝國卻無動於衷的話,也會讓歐美列強們懷疑的。
於是,李衛國召集海軍官員和將領們進行一番研究,反正中華帝國的確缺少大量戰艦用於巡航太平洋和世界其他海域。為了炫耀****之威,顯示中華帝國的海上力量存在,不能只建造用於戰爭的戰列艦,也應該建造一批巡航艦。
不過,想要在全球進行戰略巡航,對於戰艦的航洋性要求極高。首先中華帝國在歐洲沒有殖民地,沒法給戰艦補給,因此就必須有強大的續航力。其次就是考慮到成本問題,不能只為了顯派,就白白浪費帝國公民的納稅錢。然後還得滿足對歐美列強的戰略性欺騙。
最終,李衛國得到了艦政大臣魏翰的建議,將巡航艦分作兩個檔次。一檔為排水量六千至一萬噸的巡航艦,稱之為重型巡航艦。一檔為排水量低於六千噸高於三千噸的巡航艦,稱之為輕型巡航艦。
這兩檔巡航艦都以遠洋戰略巡航、護航為主要目的,突出航洋效能,注重續航力和速度。
因為魏翰提議巡航艦的建造時間短,可以用來驗證無畏型的統一主炮口徑問題,安裝蒸汽輪機,減少裝甲防護,就可以搭載更多的火炮。
這個建議得到了李衛國的贊成,於是最終海軍部下達命令,建造三十艘巡航艦,其中重型巡航艦10艘,輕型巡航艦20艘。
重型巡航艦的基本標準為排水量10000噸左右,搭載三座三聯裝203毫米55倍徑主炮,採用蒸汽輪機系統推進,四軸四槳,最低要求航速28節,續航力在6000海里每18節,為此不得不犧牲裝甲防護,只有140毫米。
輕型巡航艦的基本標準為排水量5000噸左右,搭載三座三聯裝155毫米55倍徑主炮,採用蒸汽輪機系統推進,四軸四槳,最低要求航速30節,續航力在4000海里每20節,同樣排水量有限,主要裝甲只能分配122毫米。
由於是驗證無畏型統一主炮功能和蒸汽輪機系統,而且還是大規模建造三十艘輕重兩檔的巡航艦,需要分批開工建造,海軍設計師也會在建造過程中全程總結經驗,不斷進行改進,所以最終建造完工時,三十艘巡航艦的最終資料都不相同,即便是同一級,先造和後造最終的效能都差距很大。
與其說這是一次為了實現全球航行的造艦計劃,不如說這三十艘巡航艦都是來嚴正無畏型戰艦的各項試驗,這些戰艦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