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上正好可以藉口對付英法聯軍,名正言順的帶上四鎮兵馬,到達直隸後先解除增格林沁的兵權,再匯合第四鎮,以五鎮兵馬足以徹底消滅英法聯軍,然後攜大勝之威褫奪京城,橫掃天下指日可待。”
“增格林沁恐怕不好對付,他手中三十多萬滿蒙八旗,兵權不是那麼容易奪取的,再說就算奪取了他的兵權,滿蒙八旗也不可能聽一個漢族官員的調遣。”
“沒錯,況且增格林沁是主帥,大人只能去他的軍營拜見他而不是他來大人的軍營拜見大人,這樣一來,奪取兵權之行動只能在增格林沁的大營中,很難成功。”
眾人紛紛提出對策。李衛國只是默默的聽著,自己心中也在盤算著。
這時,吳庸在綜合眾人的建議後說道:“我想大人現在什麼都不用做,只管等著就行了。只要京畿戰事打起來,增格林沁定然不是英法聯軍的對手,借英法聯軍之手滅三十萬滿蒙軍隊即可。”
李衛國點點頭。這倒是一個不錯的建議,跟他心中所想基本吻合。滿蒙奴役漢族幾百年,也該讓他們付出代價了。更為重要的是,這三十萬滿蒙軍隊將來也是滬軍的敵人,若能借英法聯軍之手消滅他們,也是一件好事。
“以不變應萬變,只需帶兵北上就可以了!”
“不過李鴻章會允許滬軍過境嗎?”
“他不允許我們就打過去,正好有藉口奪取安徽和蘇北,徹底將兩江四省掌控在手!”
李衛國作為兩江總督。名義上轄下兩江四省,但實際只掌控江南一省,江北、安徽兩省在李鴻章手裡,江西在太平天國手裡。所以如果有個藉口對李鴻章開戰,順便收回江北和安徽兩省,也是不錯的選擇。
只是飯要一口一口的吃,事情要一步一步的做,眼下當務之急可不是跟李鴻章開戰。
“他應該不會阻攔。畢竟我名義上還是他的上司!”
李衛國畢竟是兩江總督,而李鴻章只不過是安徽巡撫。名義上還歸李衛國管,滬軍打著兩江的旗號過境,量李鴻章的淮軍也不敢挑釁。
眾人經過商議,決定派遣兩鎮兵馬保護李衛國北上,赴任直隸總督。至於朝廷派誰來擔任兩江總督,眾人根本不在乎。因為不管誰來了都只有被架空的命。
公元1860年7月初,英法聯軍艦隊抵達渤海灣,先後進攻煙臺和旅大,進而封鎖整個渤海灣,為進攻天津掃清障礙。
煙臺和旅大的守軍幾乎沒做任何抵抗便撤退了。因為他們奉僧格林沁的命令,認為海戰打不過英法艦隊,所以退往內陸,在陸上跟英法聯軍開戰。
僧格林沁甚至放棄了北塘,讓英法聯軍輕而易舉的從北塘登陸,直接威脅大沽口炮臺。
經過10天時間,三萬英法聯軍安全的完成了登陸,甚至有當地老百姓主動幫忙帶路,直接從側翼向大沽北岸炮臺發起進攻,同時海軍艦隊也因為不用擔心水鐳而放心大膽的從水路向大沽炮臺發起進攻。
在英法聯軍水陸協同進攻下,大沽口炮臺很快被攻陷,僧格林沁被嚇了一跳,還以為大沽口炮臺還能像上次那樣擊退英法聯軍,結果大沽口不到一天時間就失陷了,英法聯軍長驅直入,僧格林沁遂下令清軍遂逃離大沽,經天津退至通州。
隨後英法聯軍佔領天津,清政府頓時著急了,急派桂良等到天津議和。英、法提出,除須全部接受《天津條約》外,還要增開天津為通商口岸,增加兩億兩白銀作為賠款,以及嚴懲兩江總督李衛國,以戰爭罪交給英法聯軍處置,允許英法聯軍各帶兵千人進京換約等條件。
清政府本來可以考慮前面的那些條件,甚至包括將李衛國交給英法聯軍處置,但最後在賠款數額和帶兵進京問題上咸豐根本不接受,可英法聯軍在上海一戰中死傷十幾萬人,必須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