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銃的火器工匠而言並非太大的難事,即便這些工匠全部都是文盲,靠著也都是代代相傳的手藝,但是有著大蘭山營造司的小吏為他們唸誦書中的文字,再加上原有的配圖,第一支魯密銃很快就製造了出來。只是距離量產裝備部隊還有著不短的距離。
而備受陳文期待的輪契式燧發槍槍機卻遠沒有他想象中的那麼容易製造,工匠們按照陳文根據記憶繪製的圖紙費了無數的工時和材料也沒打造出達到正常使用標準的槍機。而且據那些官吏工匠所說,這種燧發槍槍機即便造出來在打造上需要的工時和材料也遠高於火繩槍槍機,根本無法普及。
這些專業人士所說的並非沒有道理,歷史上燧發槍問世後經歷了很長一段時期才逐漸取代火繩槍,燧發槍比火繩槍優異幾乎所有人都能明白,但是其製造工藝的問題存在導致了更新換代的速度減慢。
歷史上最早裝備燧發槍的法國也是到了1717年才決定把燧發槍制定為軍用制式標準步槍。並大量生產裝備予正規步兵團,而在此之前,歐洲列國只有比較精銳的部隊和兵種,諸如擲彈兵才能裝備燧發槍,至於那些佔據絕大多數兵力的普通軍隊則只能繼續使用火繩槍。
這些東西陳文並非不知。也很清楚他們所言非虛,但是發射速度的提高,以及燧發槍不再使用明火,火槍手可以更為密集的站位,這些都有效的提高了火槍手的殺傷能力,使火槍逐漸成為步兵真正意義上的主戰兵器,這是未來發展的趨勢。
毫不猶豫的否定了取消燧發槍槍機制造的申請,陳文更是直接將賞額提升了一倍,哪怕造出來的東西只能裝備極少數精銳部隊,甚至在製造的同時拖了火繩槍製造的後腿,他也選擇忍了。至少技術上的積累現在必須開始,贏在當下才能贏在未來。
相比之下,冷兵器的製造倒是比較讓陳文放心。根據現在的編制,除了原本的鴛鴦陣兵器外,現在還多出了一丈五尺長槍的槍頭,這個槍頭在製造時,陳文由於聽俞國望提到過圍攻臨海縣城時和清軍交戰中,出現過清軍設法砍斷槍桿的現象存在,所以特意要求在槍頭和槍桿的連線處加一段保護槍桿的金屬套。
不過對於那些鐵匠而言,這也不過是多了道手而已,稱不上技術含量,所以在製造速度上也沒有受到什麼影響。
軍器司現在雖說是從屬於金華鎮,但是實際控制權卻還在大蘭山營造司一系的文官手裡,很多事情他能夠提要求,卻不方便過多幹涉,使得在很多事情陳文開始感到束手束腳,不似王江尚在時只要與其說一聲便無需擔憂那般。
現在清軍的威脅還在當前,人事上過大的調動導致減產,以及監軍文官的干涉卻是他承受不起的,只能慢慢的消化掉這些官吏,才能做到如臂使指。
在軍器司的工坊裡呆了整整一個上午,陳文連午飯都未吃便直接回返大營,不過曹從龍到來之前決定的這兩日前往東陽縣安置大營去探望俞國望的計劃便只能暫且擱置了。
回到大營後,陳文吃過午飯便繼續觀察戰兵營訓練,老版本的鴛鴦陣訓練起來早已有了一定之規,所以形成戰鬥力的速度很快。而他新設計的長槍陣卻遠沒有鴛鴦陣靈活,顯得頗為呆板,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兵器太長,也太過單一,鴛鴦陣的很多變化便無法使用才會如此。以至於他現在很慶幸當初在決定操練新戰陣是沒有把老鴛鴦陣捨棄。而是讓這兩種步兵戰陣一半一半存在於軍中。
作為步兵隊中新老鴛鴦陣殺手隊的另一半,火器隊中的鳥銃手由於存在火力覆蓋的問題在孝順鎮之戰中表現平平,陳文在重新組編時也只得將其中的編制改成每隊一個隊長,十個隊員,以及一個火兵,而那十個隊員則從單純的鳥銃手或是弓箭手變成了各一半進行混編。以透過仰射來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