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去,只是面對城外的新軍遊騎有多少能夠逃出生天就很難說了。除此之外,尚有小半的關寧軍和陝西義軍在城內進行著絕望的抵抗。這些人大抵是抱著投降也未必有活路,或是殺一個夠本殺兩個賺一個的心思與清軍在城內繼續搏殺,而他們也是胡國柱死後守軍中能夠有尊嚴的死去的那一批。
守城的關寧軍總計有九千之眾,外加上三千吳三桂新近招攬的陝西義軍,除了戰死和極少數逃脫掉的,剩下的大半盡數被新軍俘獲。
城中的抵抗被徹底蕩平之後,新軍用長矛將已然押出了城的俘虜驅趕到了黃河之畔,將這些已然放下了武器的關寧軍一步步的推進奔騰的黃河。
“背叛朝廷,屠了滿城,還想活命,真是可笑至極。”
眼前是關寧軍在長矛的不斷前推之下不斷後退,每一秒過去都會有不少關寧軍被趕落進黃河的滾滾奔流之中,在那份渾濁中起起伏伏,最後徹底消失在那一片從黃土高坡上衝刷下來的土黃色之中。
漸漸的,新軍似乎對關寧軍的落水速度有些不太耐煩了,乾脆加快了速度,但凡是後退稍慢的都會直接捅死在河灘上,直到將最後的那幾個普通百姓打扮的漢子捅死在當場才算是告一段落。
長矛直刺,新軍熟練的扭動槍桿,一下子就從最後的那個義軍的腹中帶出了些粉紅色的腸子。義軍捂著創口,雙腿卻再也支撐不下去了,緩緩的跪倒在地,伴隨著口中湧出的鮮血,意識也愈加的模糊起來。
“早知如此,還不如趁著有武器時換上幾個韃子的性命,也好過這般啊。”
義軍倒下,新軍上前給每一個死在河灘上的俘虜再補了一下子。意猶未盡的看過了這一幕慘劇,濟度掃了一眼面無表情的劉成,對於這裡也失去了興致,轉而向潼關方向而去。
解決了守軍,新軍全軍進入潼關,我大清鎮壓抗清運動,在作戰結束後最為常見的獎勵和威懾手段也正式上演。
潼關之屠!
十三年前的弘光元年正月,豫親王多鐸率領八旗軍及恭順王孔有德所部攻陷潼關,將投降的順巫山伯馬世耀所部七千大順軍盡數屠殺。十三年後的今天,鄭親王濟度則帶著領侍衛內大臣鰲拜和漢軍鑲黃旗梅勒章京總理新軍編練衙門會辦大臣兵部左侍郎劉成在潼關再度進行了一次屠殺。
這一次,在解決掉守軍之後,濟度以潼關百姓附逆為由,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屠殺。潼關百姓在明時有的是本地百姓,有的則是洪武年間潼關建衛時遷來的江淮人士,在此繁衍生息了兩百餘年。但無論是民戶,還是軍戶,在清軍眼裡都只是屠戮的物件,用來發洩**和藉此震懾其他人的物件,僅此而已。
屠城進行了一夜復一日,新軍與後續的八旗軍聯絡上了,便留下一個營頭在潼關暫時駐守,大軍則繼續向西,前往華陰縣,以待吳三桂大軍。
事實上,數日前,吳三桂在西安接到飛鴿傳書就已經動員大軍東進。原本按照吳三桂的計劃,以胡國柱率軍守衛潼關,楊負責延安一線的防務,而他則親率這二十個營的西班牙方陣坐鎮西安。
延安一線,楊所部主守勢,只要攔住屯齊的偏師即可。而吳三桂所部則是要留在西安,一方面是憑藉潼關之險來消耗濟度所部的清軍主力的銳氣,待其師老兵疲再行出擊,一鼓作氣的擊退這支神秘的新軍;而另一方面,吳三桂手裡的這個二十個營頭,忠勇、義勇編練多年,但是身邊有李國翰盯著,每年實際訓練的時間也是很多,算上最近的這幾個月,加在一起也未必能有一年的時間,至於仁勇、孝勇那十個營頭就更別提了,自是要抓緊一切時間進行訓練。
這二十個營頭,除了甘陝綠營還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