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是應了周家長輩之邀前來飲宴的,當時還是因為周敬亭的緣故,想不到再來卻已經算是一家人了。
進了大門,繞過了照壁,如門外一般,早已是一片喜慶的顏色。待見到那位岳父老泰山,陳文先是行禮,而後由一個司禮的幕僚執雁獻上,再拜後才出了大門。
問名一禮已過,陳文已經知道了周家小妹原來閨名喚作嶽穎,只是此嶽穎非彼月影罷了。
穎之一字,可作尖銳,亦可作聰敏,配上嶽字,陳文看過了帖子後陡然一念,卻讓他回想起了彼此間的點點滴滴。無論是趕往衢州報信時的勇氣、毅力,還是面對倪良許時的鎮靜自若;或是借力逐退了那位何公子,亦或是西峰寺中對於陳文那些超越時代的理念的理解速度,著實讓他有些感嘆。
此時此刻,陳文出了大門,周嶽穎的父親也回到了大堂,與自家的正妻並坐於大堂。
“拜、興。”
“拜、興。”
“拜、興。”
“拜、興。”
“平身。”
隨著贊禮之人的唱禮,周嶽穎下拜、起身,往復四次後才站起來恭聽父母訓誡。
“往之嫁、以順為正、無忘肅恭。”
“必恭必戒、毋違舅姑之命。”
父母二位大人說過,才輪到她母親陪嫁來的丫頭,如今的庶母。
“爾悅聽於訓言、毋作父母羞。”
“雖不敏,敢不從命。”
回答過後,周嶽穎又是四拜,才由陪嫁過去伺候的婆子、侍女引路出門登上那個做工考究,用上好木材雕刻有八仙過海、麒麟送子等喜慶圖案,飾以紅黃綢緞和各種綵帶的馬車。
儀衛在前,迎送者乘車於後,便是嫁妝,亦是從周家便隨著馬車而出,田產、房產、鋪子、傢俱、擺設、胭脂水粉、首飾字畫、古籍文房以及藥材香料,不知道過去多久才算是一個完。
嫁妝乃是女子出嫁後的私房,雖說男女尊卑已定,但是為了保護女性的權益,中國古代便已經在七出之條外有了三不去的規定,便是嫁妝亦是受到大明律保護的。假若是離異,嫁妝也可以自行帶回,除非一些特殊的情況,夫家是不可以有所侵佔的。
陳文已經先行策馬返回,坐在車中,周嶽穎知道,若非是嫁與陳文,大抵還是要坐著花轎前往侯府。
按照周禮,新娘子出嫁是要乘車而行的,甚至到隋唐時亦是如此。不過到了明時,乘車出嫁早已是過去式了,取而代之的便是花轎。
據說,金人搜山檢海捉趙構之時,有一次在明州,也就是如今的寧波府擊潰了趙構的護衛,趙構藉助於一位寧波姑娘的幫助才逃過了金兵的追殺,那姑娘還給當時已經飢寒交加的趙構做了一頓熱飯。後來岳飛、韓世忠幾次大敗金兵,趙構安枕無憂之後便下旨找尋那位姑娘,幾次未果,便下了旨意,允許明州姑娘出嫁可用四人鑾駕。
據說這邊是出嫁乘花轎的起源。故事是不是真的不好說,不過南宋時開始盛行花轎卻是真的,北宋的《東京夢華錄》中也有提及,只是並不常見罷了。
只不過,陳文已是侯爵,並非是士人庶民,再加上此番幫忙的還有黃宗羲這樣的準大儒,以及孔家那般家學淵源,雖說俗例已成,但是《大明會典》中寫的分明,是車,而非輿,所以此番迎親便專門讓軍工司的木匠打造了一輛馬車。
到了下午,迎親的馬車抵近到侯府大門。周嶽穎下了車,贊禮之人引陳文出迎,同行而入。
拜了天地,謝了賓客,便是喜宴。不同於後世,男女賓客自是不能同在一處,男賓於正廳,女賓則在後堂。
此番陳文成親,請來的不只是浙江明軍的能夠前來的文武官員,四明山、天台山時的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