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算乎!
正是此意。
城頭守軍的火炮瞄準、裝填完畢,隨著尚可喜的一聲令下便向城外的炮兵陣地開火。巨大的炮彈唿嘯而去,光是後坐力就讓尚可喜感覺城牆似乎都搖晃了一下,這還是專門為了這幾門萬斤重炮所修築的炮臺,要是在別的城牆上,只怕用不了幾炮城磚就得先震落幾塊下來。
這些炮組更是受過專業訓練的,孔有德、耿仲明在登州學來的本事基本上都應在了他們的身上,經過了瞄準,精準度上比之其他炮組自然也是更佳。
炮彈飛出,角度是特別調整過的。第一枚炮彈劃過了一個拋物線,繼而重重的砸在半月型掩體上,當即就是一陣地動山搖般的震動,哪怕是有大地作為載體比之城頭上也絲毫不遜,以至於掩體背後的炮組都下意識的去扶了一把火炮,以防火炮偏差了瞄準好的角度。
第一輪炮擊,紅夷炮的命中率上都不錯,但是尚可喜卻並不滿意。原因很簡單,總共就這幾門炮,而明軍那邊卻足足有二十二個炮兵掩體分散於戰場,但卻無不指向東城的城牆。第一輪的這幾炮之中,有一枚炮彈打在了掩體上,一枚炮彈射飛到了炮兵陣地的後面很遠,而另外幾枚則全部落在了掩體前方的地面上。
明軍沒有受到傷亡,這對於尚可喜而言是很難接受的。他需要的是利用射程的優勢打掉臼炮或是大量殺傷炮兵,從而降低城牆遭受炮擊的可能。但是現在這等結構,比之他的預期卻要差上太多。
尚可喜並非不知道能有剛剛的命中率已經是近乎於超水平發揮的了,有瞄準技術,但是第一炮一般也都是用來試射的,透過試射來進一步調整火炮。但是現在的現實需要是城頭的紅夷炮要儘快的清理掉城外的臼炮,因為沒有人比尚可喜更清楚廣州城的城牆一旦被轟塌之後的後果!
巨型紅夷炮的第一輪炮擊無果,各個炮組幾乎是立刻就進入到了復位、清渣、瞄準、裝填等步驟之中。這個時代最為訓練有素的英國炮兵在使用這等火炮時也需要長達兩分鐘的時間,這些平日裡幾乎沒有實彈訓練機會的炮手們對於步驟很是熟悉,但是速度卻要慢上太多。
但是,守軍的火炮居高臨下,除了這些巨炮,還有一些紅夷炮仰仗著高度的優勢也能夠覆蓋到一部分明軍臼炮陣地的範圍。
巨炮啞火,另外的十幾門紅夷炮先後開火。炮彈如雨般從城頭飛來,大量的炮彈由於試射的原因而偏差不小,但也有一些卻還是飛翔了炮兵陣地。此時此刻,掩體一如既往的發揮著效用,幾乎是完美的抵擋住了所有炮彈的轟擊。這期間,僅有一枚炮彈切切實實的轟進了炮兵陣地,但卻也僅僅是虛驚一場,將此前載著炮彈而來的驢車轟了個稀爛。
“輔兵,去把那頭驢子看好了,別讓它給咱們搗亂!”
大喝了一聲,本炮組的炮長易晨溪便繼續著他瞄準測距的工作。易晨溪姓易,但是與孫鈺的妻族卻沒有任何關係。他是湖廣嶽州府的一個木匠,躲避戰亂而入贛西山區。不過比起同樣是湖廣人士的黃成銘,他卻在張勇進攻雲霄山義軍之時被綠營拉去做了輔兵,最後還是陳文大敗洪承疇他才算是保住了小命。
知恩圖報是自然的,他也深恨那些在他老家殺人放火無惡不作的清軍,繼而投入到了江浙明軍旗下。或許是木匠出身,他這個大字不識一個的新兵對於炮兵瞄準和測距有著極強的天賦,經過了這兩年的訓練和作戰在去年年底那一批臼炮生產出來之後便成為了這個炮組的炮長。
掩體背後,透過為觀察、瞄準而預留出來的口子,易晨溪熟練的擺弄著手上的傢伙什,無論是望遠鏡,還是銃規、銃尺和度板,這些工具一如他身體的一部分那般,沒過一會兒就計算好了臼炮所需要的角度。
“方向無誤,炮口抬高兩度。”
命令下達,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