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沒,沒機會入仕。
而隨著太平軍和小刀會的造反,清廷無力鎮壓,將軍權下放到地方,但凡讀過史書的人,亦或者稍微有些政治頭腦的人都會明白,中央大權旁落,地方割據時代即將到來了。
和平年代因為權力在中央,所以讀書人才不得不走科舉之路,因為科舉代表著皇權。可亂世年代權力則在地方,所以聰明的讀書人就自然而然的就要加入地方官員的幕僚團了。比如歷史上的李鴻章,他的幕僚團中就出了二十多個封疆大吏,其他各地方官員無數,就因為權力在李鴻章手中。
如今的李衛國身為松江知府和蘇松太兵備道員,掌一方軍政大權,手握重兵,又取得了對小刀會的多場戰役勝利,換做平時不太起眼,可關鍵在於李衛國取勝的時候,正是其他人屢戰屢敗的時候,這樣一對比就顯得李衛國更加出類拔萃了。
所以,當李衛國的招賢令一經頒佈,便有大量的人才前來投奔。
李衛國很想王八之氣一發,頓時世界各地的超級人才悉數前來投奔,到時候帳下文臣、謀士和武將無數的壯觀情景。
可惜理想和美好,現實很骨感。
前來投奔的這些人才大部分都不是李衛國想要的那種治國安邦的大才之人,他們大部分都是科考落地的舉人、秀才和武夫等,李衛國本不想要,可是想起吳庸的話,只好照單全收,做出一副千金買骨、唯才是用之舉,以期待真正的大才前來投奔。
不過這些人也不是一無是處,他們雖然沒有治國安邦的大才,但做個縣級的小公務員還是綽綽有餘的,正好上海縣、寶山縣和川沙廳的公務員們都被小刀會殺的殺逃的逃,空缺大量位置,這些人正好可以填補空缺,使各縣正常運轉起來,倒也相宜得章。
有了幕僚團,李衛國雖然不太滿足,但明顯感覺到自己輕鬆了很多。三個牛皮匠頂個諸葛亮,這話不是空談,須知眾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一個人的智慧是有限的,但群眾的智慧是無限的,你一言我一句,總有一個好計策會被研究出來。
凡事過猶不及,當循序漸進,李衛國很快心境平復下來,既然已經有了個初級幕僚團,那高階幕僚團還會遠嗎?
第0076章 吞併太倉州
招賢館正在進行時,李衛國再次親率大軍向嘉定進軍,準備一口氣消滅小刀會建立的大明國,徹底解除小刀會對上海側翼的威脅。
嘉定縣歸太倉直隸州管轄,李衛國身為蘇松太兵備道員,出兵合情合理,跟之前出兵上海時遭到上海守將彭文遠的反對所不同,這次太倉直隸州大小官員一致請求李衛國快些出兵,甚至願意為李家軍提供所需錢糧。
這也不難怪,畢竟太倉直隸州治所鎮洋縣(太倉市東部)已經被小刀會圍攻近一個月了,當初陳濤慫恿劉麗川言稱鎮洋縣只需排一支偏師就可以攻下,當用主力先進攻上海,結果小刀會在攻陷嘉定縣後主力便調往上海,只有一支偏師五千餘人進攻鎮洋縣,最終小刀會既沒有拿下鎮洋縣,主力也在上海周邊遭到重創。
如今劉麗川所部僅剩下不足兩萬餘人,龜縮於嘉定縣內,兵力重點防禦上海縣和寶山縣的李家軍,不過依然抽調了一萬餘人進攻鎮洋縣,使得鎮洋縣人心惶惶,太倉直隸州州府等官員都很清楚,一旦城破,則清廷會以守土不利罪名處罰太倉州官員,輕則罷官,重則殺頭,是以太倉直隸州官員們紛紛鼓動地主商賈們大出血,請求李衛國儘快出兵解鎮洋縣之危。
這種好事李衛國自然願意幹,不過李衛國向來記仇,當初在崇明縣時,陸建英來尋李衛國的麻煩時可是帶著這個太倉直隸州州府朵良大人,而且這個朵良也沒少給李衛國“添堵”,雖然朵良只是陸建英的狗腿子,但李衛國有仇必報。
於是,李衛國接到朵良大人的書面請求書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