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帶我去看看咱們的新式步兵炮!”
李衛國哈哈一笑,他只管下命令,受苦受累的事情自然要手下們來分擔了。
在傅學賢的陪同下,李衛國來到了試炮場。
遠遠地就聽到試炮場內傳出震耳欲聾的炮聲,那是試炮人員正在對他們研製的火炮進行測試工作。
到現在為止,李衛國手底下的這些試炮人員依然沒有專家級別的,首先是大清帝國國內不重視火炮的研製工作,一直沿用明朝年間的大將軍炮,直到鴉%片戰爭後才開始研究西洋火炮,但起步明顯晚太多,尤其是後裝火炮,這個連歐洲也處於啟蒙狀態,自然不可能有什麼技術和經驗可以借鑑,全靠自己摸索。
別看李衛國能設計出後裝步槍出來,那是他經常玩槍所以瞭解透徹,可他並沒有機會玩炮,所以不可能將完整的現代後裝火炮設計出來,他只能將原理告訴給火炮研究人員們,讓他們自己想辦法研製後裝火炮。
對於這些火炮研究人員們而言,他們也是在研究了李衛國提供的原理之後,一點點摸索研製出來的。期間經歷了太多的挫折和打擊,甚至有傷亡。他們基於衛國式步槍的原理,一點點放大口徑進行研究,衛國式步槍是9毫米口徑,他們分別製造了20毫米口徑、30毫米口徑、40毫米口徑,以此類推,一直到75毫米口徑,不過75毫米口徑失敗了,最終只研製出70毫米口徑的步兵炮。
別看只是從20毫米口徑到75毫米口徑,每一款口徑的火炮還得對應著不同倍徑的炮身,比如60毫米口徑火炮研製過程中。光炮身就研製了3倍徑、4倍徑、5倍徑一直到15倍徑,最後60毫米15倍徑火炮氣密性不夠,要麼炸膛,要麼炮彈只能打幾百米距離,最後宣告失敗。
除此之外,還得專門為每一款口徑和倍徑的火炮單獨研製和製造相應口徑的炮彈,而炮彈的長短重量,戰鬥部裝填多少爆炸藥,發射部裝填多少發射藥。都得進行不斷的實驗,反覆修改,這是一個巨大而繁瑣的工程,而且非常危險。因為一旦火藥放多了,就會出現生命危險。
他們沒有多少關於火炮的知識,就像愛迪生一樣,不需要理論論證。就是一個勁兒的不停實驗,失敗了再來,經過幾千次實驗後。最終才完成70毫米口徑8倍徑的步兵炮測試成功,達到了實戰要求。
這個過程付出多少汗水,有多麼的艱辛,有多麼危險,李衛國心中很清楚,所以他非常敬佩和和尊重這些研究人員,從來不嘲笑他們文化低,更不會狂傲的說他們笨。
試炮場上有幾十門火炮,是各種口徑和倍徑的組合,有得炮管長卻炮口小,像個瘦高個;有得炮管短卻炮口大,像個矮胖子;還有更多的是測試失敗後廢品,它們一直被存放在試炮場上,並沒有被扔掉,因為每一門炮都是研究人員們辛苦汗水製造出來的,有心血在裡面,捨不得扔。
“裝填炮彈!”
“注意記錄!”
“3!”
“2!”
“1!”
“開炮!”
咚的一聲炮響,一發試驗炮彈嘯叫著射向遠處靶場,數秒鐘後轟然爆炸,騰起一團火紅的蘑菇雲。
傅學賢想要去叫這些研究員們過來給李衛國見禮,不過被李衛國阻止了,他不想去打擾他們,只在遠處觀望。
傅學賢跟一個研究員要來一份70炮資料,指著遠處正在測試中的那門火炮說道:“剛才那個就是70炮,你看怎麼樣?”
李衛國看了一遍資料,上面寫著70炮的最新研製和測試資料。
70炮(十二月十五日基本資料和試炮引數)
口徑:70。2毫米
炮管長:8倍口徑
炮全重:0。25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