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玄感道:“就算有個二十萬軍隊,也不過是一州之地。而且我朝為何連北方的心腹之患突厥也不去消滅,而要對這高句麗如此戒備呢?”
楊素笑了笑:“說到底了還是生活方式的原因,草原上的遊牧民族逐水草而生,除非想要入主中原,不然就是佔了漢人的耕地,也不能拿來放牧,最後還是得退回。就算他們想入主中原,也會象原來的鮮卑人一樣,最終被我們漢人同化。”
“反過來我們漢人也很難去佔領北方的草原,同樣是因為生活方式的原因。就算象長孫晟所想的那樣建城開田,一步步地把長城外推到大漠一線。那也需要上百年的不斷經營,沒那麼容易的。”
“所以對付北方的草原狼,其實現在這種以夷制夷,扶持一下聽我們話的首領。這種羈縻策略是最好的,成本也最低。”
“但高句麗不一樣,他們同樣是用中原的制度,農耕為本。”
“玄感,你發現沒有,只要中原一出亂子,他們就會趁機蠶食漢土,與草原狼那種搶了人口後退回大漠的強盜打法不一樣,他們不僅要人,還要土地,遼東就是這樣逐漸給他們吞下去的。”
“所以對我們漢人來說,無論是匈奴、鮮卑還是突厥都是可以控制的癬芥之患,而這高句麗是想穩紮穩打一舉滅我華夏的心腹大患,絕對不能讓他們發展起來。”
“上次他們進攻遼西就是一次試探,時機也正好選在我朝兩路出擊大戰突厥的時候。如果當時我朝的反應軟弱了或者是敗於突厥之手,那高句麗就很可能會真的起大軍,趁著我朝與突厥戰事未決的時候,奪取遼西的土地。”
楊玄感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不錯,正是如此,對我們漢人來說,可怕的不是那些搶了就跑的草原強盜,而是這種穩紮穩打,趁你亂就咬下一大塊的東北虎。”
“就算是我們今天的漢家天下,當年也不過是從中原河南和關中一帶慢慢發展起來的,從夏到周,幾千年的時間不斷地吞併周圍的弱小部落,將之融合,才成了我們今天這麼大的國家。”
楊素正色道:“不錯,草原上的遊牧部落,多數時候是會見勢不妙就一鬨而散,並沒有非常嚴密的組織,即使是強如突厥也不能倖免。因為他們的生活方式決定了很難把這成千上萬個居無定所的鬆散部落統一到一起,雖然有馬,有機動性上的巨大優勢,但是如果沒有一個偉大君王,其實並不用太擔心。”
“倒是高句麗,和我們漢人一樣農耕為主,也有類似的常備軍制度,一旦碰到全面的大戰,更是可以家家出丁,迅速拉起數十萬人的大軍。你看這次楊諒以一個幷州之地,就能拉出幾十萬大軍,高句麗如果全面動員,實力不會在這之下。”
楊玄感笑道:“可是平定楊諒,父親您也只帶了十幾萬大軍,沒有出動三十萬呀。這高句麗難道還能強過楊諒多年與外敵作戰的北地精兵不成?”
楊素也跟著笑了起來:“這第一嘛,楊諒起兵名不正言不順,手下的中高階將官都有家屬扣在大興,心中不安,普通計程車兵也不知為何而戰,士氣其實很差,一遇戰事不利就迅速崩潰,遠沒有看起來的強大。”
“至於這第二,我軍此次討伐的是離關中河南這些腹地很近的幷州,為父兵出潼關時可以很方便地調集附近洛陽一帶的軍糧。但要是徵高句麗,即使從最近的幽州出發,也要走上千裡之遙才能到鴨綠水,路上還要一路攻打遼東、丸都這樣的堅城。”
“一旦戰事拖延不決,後方糧草的壓力就會倍增。上次漢王楊諒之所以全軍潰敗,並不是輸在了戰場上,而是輸給了道路和後勤。”
楊玄感點了點頭:“可是如果象您所說的那樣,全國總動員,到時候用百萬雄兵去打一個小小的高句麗,豈不是糧食的壓力更大了嗎?”
楊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