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參軍,你覺得二郎說的話對嗎?王世充的情況你應該很熟悉,他現在有跟我們一戰的實力嗎?”
杜如晦收起了笑容,正色道:“那要看他在洛陽能弄到多少兵馬了,現在他是本部人馬加上俘虜不過七萬餘人,那些俘虜是可以收編的,但是戰鬥力跟他的本部精銳不好比。回洛陽之後,他必將會向楊侗請求調兵給他,如果楊侗不肯,那他應該也會利用這回繳獲的瓦崗軍的大批輜重糧草,招兵買馬。如果有半年左右的時間,以王世充的才能,是可以恢復到二十多萬軍隊的實力。”
李淵的眉頭緊緊地擰到了一起:“他真有這麼強的招兵能力?半年時間就能恢復到這樣的軍力嗎?”
杜如晦點了點頭:“中原和關中不一樣,關中這裡還算得上是糧食豐足,而中原早已經打成了一鍋粥,各州郡的官倉裡早沒了存糧,百姓要是不想餓死,就只有投靠瓦崗或者是東都,無論是李密還是王世充,都不會讓這些百姓白吃飯的,必然要從中招兵,一開始是當民夫,輔助,現在兵力不足,就會直接訓練成軍隊了。光是洛陽城現在就有近百萬的人,從中招募個十萬軍隊都不成問題。”
李淵的眉頭鎖得越來越深了:“可是這些剛招來的民夫,沒有什麼戰鬥力可言啊,真的能打仗嗎?”
杜如晦笑道:“王世充和李密都是天才的將帥,練兵之法與常人迥異,不要說半年,三個月的時間,就可以讓完全不習行伍的農夫,變成合格的軍隊,李密的那百萬瓦崗之眾,不都也是沒有受過軍事訓練的農夫嗎,還不是給他這一兩年時間,訓練成了足以匹敵天下任何一支精兵的精銳部隊嗎?”
李淵嘆了口氣:“這倒也是,我們晉陽起兵,也招的是流民,這半年多下來,也成了精銳了。想來王世充和李密也有這個本事。只是,他們現在會各自罷兵休戰,安心練兵嗎?”
杜如晦點了點頭:“在我看來,王世充倒是有集中東都的精兵,一舉消滅李密的打算,只是很難如願。楊侗對王世充一直是深懷戒備,而東都的文官們,以元文都為首,更是恨透王世充,絕不會給他兵權的。所以最後十有**,王世充只能放棄追擊李密的打算,重新招兵訓練。”
李淵點了點頭:“那李密那裡呢,他的實力需要多久才恢復?”
杜如晦沉吟了一下,說道:“李密所倚仗的,一是兵多,二是內馬軍和鐵甲騎兵的戰鬥力兇悍,外加原來翟讓老營的幾萬鐵甲重灌步兵,這十萬左右的精銳步騎,才是瓦崗軍的核心精銳,這次河陽一戰,這些部隊損失不小,一時半會兒難以恢復,我料李密必然會想辦法跟東都玩緩兵之計,而主力則退守洛水一線,重新訓練出幾萬精兵,再作他圖。”
李淵笑道:“這麼說來,中原的兩大勢力,都會在河陽之戰之後暫時休兵,恢復實力,以待良機,是嗎?”
杜如晦正色道:“不錯,卑職就是這樣認為的。他們都是頂級的兵法大師,絕不會在沒有把握的時候輕易選擇決戰。更何況,現在唐國公一統關中,隨時可以進入中原,已經成了一大變數,這時候他們更不敢輕啟戰端,萬一不利,給兩面夾擊,到時候悔之晚矣。”
李淵點了點頭,看向了李世民:“二郎,這就是你認為我們要出兵中原的理由嗎,就是不給他們喘息之機?”
李世民點了點頭,說道:“是的,父帥,我們現在有雄兵二十多萬,要鞏固關中,只需要十萬左右就足夠了,完全可以抽出十萬以上的精銳,出關直取東都,王世充是我們最大的威脅,一定要趁著現在先消滅掉,不然會是心腹大患。”
李建成突然開口道:“十萬軍隊夠守關中嗎?”(未完待續。。)
第二千一百七十五章 李世民的判斷
李世民微微一笑,說道:“如果我們這時候在其他方向保持守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