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越大越好,折騰皮肉,和自己作對,妄圖與天爭勝,其實內心空虛。中華道家,應天順時,修身養性,反視內聽,大松大軟,身神合一,養的是真正的神勇。人身是天地中一點靈性種子,力不須大,氣不必壯,只要審時度勢,在恰當的時候做出正確的選擇就能“翻天覆地”。內家拳懂“勁”之後,可以感覺到自己真實的身體,把運動潛力全部發揮出來,而且心情輕鬆,頭腦清醒,感官靈敏,在競技比鬥中佔盡先機。欲煉堅鋼者不得堅鋼,極柔軟者反而極堅鋼。道之玄妙,玄而又玄,中國人的老祖宗怎麼就如此聰明!
當然太極拳法只是“以柔克剛”最為形象的一個例證罷了,道家“柔能克剛”的道理絕不侷限在這一處。為人處世之道更是如此。世人往往崇敬敢打敢殺的硬漢,殊不知“雖萬千人吾往矣”的氣概固然讓人熱血沸騰,但冷靜澄明,挫其銳、解其紛的高士之作為卻更有成效。以看武俠小說為例,大家也是多喜歡蕭峰、郭靖之類這樣鐵錚錚的好漢,而對張無忌這樣常人看來粘粘乎乎、優柔寡斷的人物往往嗤之以鼻。但筆者看了好多對於張無忌的評論後,卻大為其抱不平,其實張無忌才是深諳道家“以柔克剛”妙詣的一個人物。
讀過《倚天屠龍記》的朋友都知道,張無忌當時所處的境地之難是其他武俠小說中的主人公所不及的:明教四分五裂,派系林立,誰也不服誰,和正派武林的冤仇越結越深,類似於《笑傲江湖》上的情況。而張無忌面對的還多了陰險毒辣的蒙古朝廷勢力。驅逐胡虜這個大任務的難度比之郭靖當年也小不了多少,郭靖當年宋朝畢竟還有半壁江山,到了張無忌時已經完全被蒙古控制,漢人更無寸土。然而張無忌卻將這兩件大事完成得漂漂亮亮的——一、成為領袖武林的當然之選,連少林派這樣威名千載的主兒也都誠心服他,明教和正派也合好罷鬥;二、將胡虜驅至漠北,一洗自靖康之恥以來的大辱。這樣的大事,其他的人誰能做到?但因張無忌性格柔和,讀者就常常忽視了。殊不知,做成這些大事,非要有張無忌這樣寬柔的性格不可。崑崙山光明頂一戰,張無忌刻意忍讓,日後才促成了六大派和明教的化敵為友。要是蕭峰那樣的,又來個大戰聚賢莊一般的惡鬥,殺死正派好手無數,雖然過癮,那可就冤仇越結越深,無法挽救。又比如,周芷若設計陷害趙敏,如果他也像蕭峰一樣“果敢”,那一掌下去將趙敏打死,又要演出誤殺阿朱的悲劇。相反,像張無忌,他寬厚仁慈,救過明教五行旗的人,救過明教左使楊逍的女兒,救過明教和正教雙方几乎所有的人,像他這樣的才真稱得上是“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一樣的胸懷。可惜張無忌這個“水一樣的男人”常常不被人理解,甚至被認為是“窩囊”的男人(事實上金庸書中的男主角恐怕沒有武功高過張無忌的),看來和氏之璧,出於璞石,看人也是一樣,一般人是沒有那個眼光的。
唐朝時的郭子儀,在安史之亂中居功甚偉,對唐室說是有再造之功也不為過。網路上曾流行過一副對聯,下聯就叫做“安史之亂,郭破虜,李莫愁”(上聯是“西安事變,張無忌,楊不悔”),巧妙地嵌入了金庸小說中的人名,這“郭破虜”中的“郭”正是說的郭子儀,有郭子儀在,李唐家就不用發愁了。郭子儀雖然功高蓋世,但是卻處處小心,尤其是對大太監魚朝恩等,常示以寬柔。
魚朝恩曾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