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呈空揭邸⒓永鏤餮腔嵴健⒒�場�鐐蚋緶薜掄揭酆吐拮日揭邸6�噠驕滯��溝戮�偈さ鬧竿�淞絲眨�嚼叢角宄�爻氏殖鱟�胝蟮卣降募O蟆!薄��
“在西線形成陣地戰的主要原因是雙方將大致相等的兵力均勻分佈在700公里的寬大正面上,平均兵力密度很小,每公里正面上只有一個炮兵中隊(連)。在這種情況下,誰都不可能在某一地帶建立強大的突擊集團,組織決定性的會戰。雖然雙方都曾採取積極行動,試圖突破對方各自的防禦,但結果都是徒勞的。兩軍在對峙中有足夠的時間加強各自的防禦,在前沿前設定鐵絲網、障礙物,構築地下交通壕和混凝土工事,構築多道陣地以形成完整的塹壕式的築壘地域防禦體系,以致當時的火炮和其它殺傷武器都難以摧毀這樣堅固的防禦體系,使防禦變得比進攻更為有利。於是,交戰雙方都在尋找突破防禦的新武器和新戰法。”
“由於毒氣具有空間流動性,可以進入塹壕、掩體、築壘工事,驅趕和殺傷敵有生力量。所以,交戰雙方都開始把目光投向這種新式武器上。1914 年10 月,德軍在戰場上試驗性地使用了刺激性化學武器,從而揭開了這場世界大戰中‘化學戰’的序幕。”
“但在戰爭的最初幾個月內,技術還沒有發展到能夠有效地使用毒劑的程度。隨著戰爭的發展,刺激劑成了吸引戰場指揮官和總參謀部人員的最早的化學戰劑。這些物質被認為能在某些戰術條件下應用。它們能用來干擾陣地工事裡的炮手和機槍射手的瞄準。法國人最先使用的裝有澳乙酸乙酯的彈藥筒,就可達到這一目的。它們也可用來把敵人從掩體裡薰趕出來。”
“1914 年冬,從前線回來的幾個英**官親自詢問了用惡臭炸彈清除掩蔽部裡的人員的可能性。倫敦英國皇家學院的化學家們研究了這件事,並終於向英國遠征軍的指揮官們提供了另一種刺激劑——碘乙酸乙酯。但因為怕敵人同樣使用它而被放棄。直到6 個月後的第二次伊普雷戰役結束時,英國人才重又考慮刺激劑的使用,而德國的化學家們比任何其它國家都更重視使用刺激劑的各種可能性,因而,進行了更為詳盡的研究。到1914 年秋季,已發展了兩種使用技術,這兩種技術都是使用毒劑炮彈的。”
“為什麼要設計成毒劑炮彈?這與當時化學戰的發起人的觀點有關,他們認為,化學戰用現有的武器投擲系統即可進行。因此,最簡便、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將普通的炮彈、迫擊炮彈或手榴彈的炸藥部分換成了化學戰劑。第一個用於戰場的是德國的105 毫米毒氣榴霰彈,這種炮彈是德國一個叫納恩斯特的教授研製的,它由輕型野戰榴彈炮的高爆炸藥彈殼重新設計而成,在彈體內的彈丸之間裝進了對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能引起噴嚏的聯二茴香胺鹽酸鹽粉末。”
“1914 年10 月27 日,德軍首次向新夏佩勒法軍第2 軍陣地發射了3000發這種榴彈。由於法軍毫無防護準備,德軍首次使用獲得成功,乘機佔領了新夏佩勒。由於此種榴霰彈的毒劑裝填量很小,刺激作用也不強,因而很快被毒性大的刺激劑炮彈所取代。”
“德國的第二種化學炮彈是根據塔彭博士提出的液體催淚劑配方研製而成的。塔彭博士是德國陸軍元帥馮?馬肯森參謀部一位將軍的兄弟。這種化學戰劑的配方是一澳二甲苯、二溴二甲苯的混合物。將其裝入鉛製彈藥筒內,以取代105 毫米重型野戰榴彈炮彈內三分之二的高爆炸藥。剩餘的高爆炸藥被用來炸開彈殼和彈藥筒。並把其中的裝填物散佈開來,戰劑的揮發度將足以造成一個強烈刺激的蒸氣濃度。德國人希望它能產生驚人的效果,但是1915 年 1 月在東線的波莫里,當這種武器第一次用於對俄軍的作戰時,儘管發射炮彈達18000 發之多,其結果並不理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