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很容易給人一種他和誰親和誰不親的訊號。這就是身為帝皇的悲哀,一舉一動都可能被人認為在釋放什麼訊號。

可是不指定誰吧,顯然這三人又互不相讓,這可真是難辦啊。見大家都看著自己,劉厚只好清了清嗓子開始發言:“咳咳,諸位愛卿,你們可曾聽說過孔融讓梨的故事?”

“這……陛下……”三人一聽劉厚這話,當即無言以對了,孔融才死了十幾年,可以說是和他們同一個時代的人,作為讀書人,飽讀儒家經典是一定的,同時對於孔家的人有一定認識也是一定的,孔融是孔子第二十世孫,又是當代大儒,他的名字,他的事蹟沒有那個讀書人會不知道。

事實上從那個時候開始,一直到兩千年後,中國的讀書人都會知道孔融,也知道他小時候讓了個梨,可見孔融的影響力有多大。

孔融讓梨的故事在這個時代就有流傳,所以郭、鄧、步這三個讀書人都是知道的,他們知道這個故事自然也就知道小皇帝提這個故事意思了,皇帝那是在嘲笑他們這幾人身為讀書人,卻不懂得謙讓,為了利益在皇帝面前斤斤計較。

三個飽讀詩的孔門弟子竟然被一個十幾歲的少年人笑話了,雖然這個少年人是皇帝,但是皇帝也是人啊,還是個毛都沒長齊的小盆友,這讓他們怎麼能不羞愧?

他們三人經常接觸皇帝,知道皇帝也不過是個有血有肉的人類,他們倒不會像民間的愚夫愚婦那樣,將皇帝看成天帝的兒子下凡,看成天生的聖人。

沒想到,自己三人平時自恃成熟穩重,自認為寵辱不驚、淡泊名利,可是今天卻因為一點點利益就鬧個君前失儀,這要是傳出去,讓在朝中身居高位的他們情何以堪啊。

劉厚微笑地看著這三個臭皮匠不說話,三人羞愧不已,紛紛向小皇帝請罪。劉厚感嘆,和讀書人講話就是省事,自己只講了四個字,他們就都懂了,根本無需詳細解釋,更不需苦口婆心勸說。

劉厚也不想想,他是皇帝,大家都怕他,在他面前都是腦力全開,全副心神在揣摩聖意,當然可以輕易想到他的話中之意了。

關鍵是,如果不是皇帝當面,誰能壓制得住他們?他們以其說是因為受到孔融的事蹟感召而感到羞愧,還不如說是不想給皇帝留下自己不懂謙讓的壞印象而屈服、而裝13。

換了其他人在這個時候跟他們說什麼孔融讓梨的故事,說不定他們會先聯合起來,用唾沫星子將這個人淹沒,然後再重新開始互掐。

“孔北海的確是令人敬佩,四歲就懂得孝悌之道,可惜被曹操這個暴君殺死了……”郭攸之發表了一通感嘆,追憶了一下孔融。可是他不知道的是,他們心目中聖人一般的小皇帝正在腹誹真正的聖人:

“哪裡來那麼多聖人啊,四歲的他懂個屁啊,還不是大人教他怎麼做他就怎麼做的,說不定是因為他看到大人喜歡孩子這麼做,為了討好大人,他才故意這麼做的。”

當然,這種侮辱聖人的話他是萬萬不敢說出口的,只能在心裡想想而已,否則就算他是皇帝,也經不起儒家弟子的口誅筆伐。

“臣等真是慚愧,不如孔北海多矣。”鄧芝道。孔融曾經在北海國(治今山東昌樂西)為相(說是相,但這個職位只是相當於一個郡的郡守),因此,人稱孔北海。

雖然後來他還當過將作大匠、少府、太中大夫,不過那是在漢帝遷都許昌後的事情,也即是曹操把持朝政的時候,所以後來這些官職也相當於是曹操給他的。

後來孔融因累次勸諫、忤逆曹操,被曹操記恨而找藉口殺掉了,所以,郭攸之、鄧芝不認可他後面任的這些官職,依然稱他為孔北海。

等三個臭皮匠都道過歉、表過態,不再爭搶出使任務後,劉厚才道:“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三位不愧為儒家弟子,那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