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十三,經過半個月的休養秦朗的傷勢已無大礙,除了胸腔略有憋悶外,已不再影響行動。 半月的時間,北線戰場各路騎兵距離倭人皇都已不足五十里,到此,除了需要解決幾個倭人親王的私兵,倭人皇都之前再無過多戰事。 倭人的各親王雖有強弱之分,但從總體實力上看並不比某些諸侯要強。 毗鄰倭人皇都,都在人家倭人大皇的眼皮子底下,沒有哪個親王有膽子把自己的封地打造的過於強悍,畢竟太過強悍的私兵,會引起大皇的猜忌。 否則,若是倭人大皇能預料到中原人會踏上倭島,估計早些年就不會對那些親王如此苛刻了。 南線戰場,楚國水師和趙國重步兵也快要殺到倭人國都了,他們距離倭人國都已不足三十里。 也就是說,南北兩處戰場的推進速度幾乎相同,兩路大軍之間的距離不過八十里,而在這八十里範圍內,完全在倭人各親王的統治下。 東線的水師隊伍和三萬燕國騎兵,以時距離倭人國都還有近百里的距離,倭人的南疆有一條貫穿南北的大河,在當地倭人眼裡算是他們的母親河,名叫育和河。 倭人中多大河民族,也叫大河民族,後面這個名號,就是根據這條大河來的。 育和河的水深雖然不淺,但水師的巨型戰現也沒辦法開進去,相比之下那些小型戰艦倒是能行動自如。 水師的左衛軍在海上對倭島東岸的各沿海城市進行了一番打擊後,大概比南北兩線的聯軍晚了半個月才進入倭島南疆腹地。 也虧了倭島東西距離較短,否則估計到春節都趕不到倭人國都。 進了倭人國都百里範國,各路隊伍很是默契的減緩了行軍速度,沿途收集各種材料,打造了幾十架投石車。 倭島上,大部分他區都在他震區域內,少有的幾個區域沒有那麼多災難,這些區域便被倭人建造成了一些軍政要地。 大皇關如此,倭人國都亦如此。 “將軍,大都督的命令。” 商九英手持一封密信,快步走到秦朗的馬車旁。 秦朗的傷勢已恢復的差不多,但他反倒喜歡上了這種躺在馬車上的日子。 坐起身,秦朗接過軍令開啟,只見上面寫道: “令:秦朗,孫瀟所部,於臘月二十前兵圍倭都城北。” “秦朗可聯手秦國虎賁,封鎖一切倭都北逃之敵,太師戚文朝令!” 收起軍令,秦朗問道: “傳令兵呢?” 商九英答道: “在休息,這一路不是很太平。” 秦朗又問: “死傷多少?” 商九英道: “只剩一人。” 一般情況下,于軍隊內部傳令的傳令兵只會委派兩人,而需要跨越倭人封鎖區來往書信,一般會派遣一支五人隊或十人隊。 倭人控制的區域被壓縮的只剩不足八十里,包括從南疆各地逃到此範圍內的倭人,這片區域的人口密度過大,導致了南北兩線的書信交流異常艱難。 “找傳令兵打聽一下南線戰事的概況,若沒有特殊情況,就讓他留在這邊吧。” “還有,給李太師送封信,西線水師將於臘月十七趕至並兵圍倭都。” 商九英領命離開,秦朗則是慢悠悠的走向軍需營。 萬人水師隊伍,必然要配屬軍需營,人數不多,但各方面技術工人都有。 安營紮寨也好,建造工事也罷,都需要匠人做指導。 “將軍!” 軍需營歸屬工部管轄,為首的營正領從五品官俸,從品級上來看要比秦朗的品級低一些。 進入軍需營駐地後,秦朗先對眾人點頭示意後,隨口的道: “咱們的造出多少投不車了?” 軍需營長杜敬堂應道: “副都督送來的那十五架投石車已全部修繕完畢,這一路上搜集的材料還能造出十架投石車,三支攻城錘。” 秦朗皺起眉頭問道: “攻城樓車呢?沒準備?” 杜敬堂一怔,連忙答道: “將軍,倭島上沒有太大的城池,用不上攻城車吧?” 秦朗疑感道: “誰說的?按大皇關的高度,給我有造出三輛樓車,要儘快建造。” 杜敬堂連忙應道: “是將軍,屬下會盡快完成攻城車的建造。” 話鋒一轉,又問道: “將軍,投石車示攻城錘怕是湊不出足夠的數量了。” 秦朗點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