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裡跑出一匹龍馬,它的背上有一幅圖,也就是河圖。
“洛”指的是當年大禹治水的時候,從河南的洛水裡爬出了一隻烏龜,它的龜殼上有一組神秘的圖案,這個圖案就叫做洛書。
所以《周易》裡寫道“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也就是聖人們利用河圖洛書,建立了中華的傳統文化。
“綵鳳銜書碧雲裡”指天上有五彩的鳳凰銜了一本書,這本書實際上講的就是“奇門遁甲”。
黃帝得到了這本書之後,就建立了奇門遁甲的基本格局。
黃帝是這麼思考的,一年360天,一天12時辰,一年就有4320時辰。
每一個時辰就是一個奇門局,因此一年就有4320局。
黃帝根據綵鳳送過來的書,制定了奇門遁甲4320局。
“因命風后演成文”講到黃帝的宰相風后(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宰相)將這4320局奇門遁甲整理成了文字。
他在整理的過程中,發現這4320局裡,每4個局是相同的,因此只要取1/4就可以了,於是他將其簡化成了1080局。
“遁甲奇門從此始”從今以後,就開始用1080局來演練奇門了。
“一干八十當時制,太公刪成七十二”姜太公覺得1080局太複雜了,就把它簡化成了72局。
他把一年24個節氣作為一個基本單元,把每一個節氣的15天分成3個等份,每一份5天,每5天稱為1個元,因此每一個節氣有3個元,一年24節氣一共就有72元,也就是72元局。
“逮於漢代張子房,一十八局為精藝”歷史發展到了西漢張良,他是劉邦的謀臣,他把奇門遁甲簡化成了18局。
因為他發現,在這72局裡面,每4局是相同的,留1/4就可以了,從此以後奇門遁甲就變為了18局。
張良還進一步將這18局分為了兩部分,一部分為陽遁局,一部分為陰遁局。
所謂“陽遁局”指的是從“冬至一陽生”(冬至),陽氣開始了,一直到夏至的前夕,陽氣不斷地上升,所以把這段時間發生的奇門局就叫“陽遁局”,“陽遁局”總共9局,“陽一局”到“陽九局”。
“陰遁局”從“夏至一陰生”(夏至)開始,一直到冬至的前夕,陰氣不斷地增長,所以把這段時間發生的奇門局叫“陰遁局”,也是一共9局,“陰一局”到“陰九局”。
:()絳珠仙子化身黛玉,走上人生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