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片茫茫大海之上,唯有各種鳥能夠自由自在地飛翔於島嶼之間,而黛玉的這項特殊才能,無疑會成為他們找到慕黑島的關鍵。
北靜王暗暗佩服太上皇的高瞻遠矚,深謀遠慮。
“王爺,南詔國大皇子南黎求見。”蕭寒稟報道。
“南黎?”北靜王疑惑地問道:“他來做什麼?本王一向與他沒有來往。”
他微微皺眉,心中湧起一絲不安。
難道是李白將軍已經把真相告訴大皇子了?
南黎素來以沉著冷靜著稱,此次突然造訪,必有深意。
北靜王思量片刻,決定先探明虛實,便吩咐道:“請他進來吧。”
片刻後,南黎緩步踏入殿內,身著華貴的錦袍,面容俊朗,卻帶著幾分不易察覺的恬淡。
他躬身行禮,聲音溫潤如玉:“北靜王殿下,久仰大名,今日得見,倍感榮幸。”
北靜王淡淡一笑,示意南黎起身:“大皇子客氣了,不知此番前來,有何貴幹?”
南黎目光微閃,似乎在權衡言辭:“實不相瞞,近日南詔國內憂外患,局勢動盪。家父年事已高,身體每況愈下,我身為長子,不得不為國事操勞。聽聞北靜王殿下智勇雙全,特來請教一二,望能得一安邦定國之良策。”
靜王心中暗自思忖,表面上卻不動聲色:“大皇子過譽了,但既然你我同為王室血脈,理應互相扶持。不知大皇子所面臨的難題具體為何?或許本王能略盡綿薄之力。”
南黎聞言,眼中閃過一絲感激,隨即詳細講述起南詔國的困境。
他提到,南詔國近年來連年旱災,莊稼歉收,百姓生活困苦,加之皇室成員各懷心思,互相掣肘。
更令他頭疼的是,朝中大臣各自為政,長公主和二皇子合起夥來,與自己明爭暗鬥,使得國家政局內憂外患,動盪不安。
北靜王靜靜地聽著,心中已有計較,條理清晰地在這場複雜的棋局中尋找破局之法。
他輕輕點頭,眼神中透露出深邃的智慧。
待南黎說完,他緩緩開口:“大皇子所言,本王已悉知。旱災與內患,皆是當務之急,而朝中紛爭更是不可忽視。只有抓住兵權,鞏固邊防,才能穩住民心,同時平息內鬥,南詔國方能重振雄風。”
大皇子集中精神聽著,不時面帶微笑點頭附和,心中對北靜王的智謀愈發敬佩。
他深知,眼前的這位王爺不僅才智出眾,更有深厚的人脈與資源,若能得其相助,南詔國的未來或將迎來轉機。
“王爺。”大皇子當機立斷,面向北靜王發出錚錚誓言,“南黎如能得王爺相助,他日必當俯首稱臣,歲歲來朝。”
北靜王微微一笑,眼中卻閃爍著不易察覺的精光。
他緩緩站起身,走到窗前,目光透過雕花的窗欞,望向遠方的山巒。
良久,他轉過身來,語氣平和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堅定:“大皇子,你可知道,這天下並非僅憑一紙盟約便能輕易得之。”
大皇子心中一凜,連忙躬身道:“王爺教誨,臣謹記在心。但如今局勢危急,若無王爺相助,恐怕難以扭轉乾坤。”
北靜王點了點頭,目光深邃:“我知你志在千里,亦知你心懷家國。但助你一臂之力,需得有相應的代價。你不僅要俯首稱臣,還需將你最珍視之物獻出,作為信物。”
大皇子心頭一震,但他深知此刻容不得半點遲疑。
思慮片刻,他從懷中取出一枚玉佩,那是父皇御賜之物,象徵著皇族的榮耀與傳承。
他雙手捧起玉佩,恭敬地呈上:“王爺,此乃父皇封臣為太子時所賜,願以此物為信,以表臣對王爺的不二之心。”
北靜王接過玉佩,細細端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