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2部分

北,說塞北不但不願意跟日本作戰,恐怕還有要借日本的力量南下的意思。

隨著蔣價石主持的廬山會議的進行,有越來越多的軍閥表明了態度,表示願意派兵北上作戰,塞北的名聲,趙書禮的名聲越發的臭了起來。而蔣價石卻越來越有威望了,他對此自然很滿意,因為自從趙書禮塞北軍閥崛起後,他的正面形象就越來越差,反面的評論越來越多,這次他總算是出了一口氣。

而趙書禮依然在冷眼看著事態的發展,他就是要讓這種壓力,塞北軍的壓力,把全國民眾都逼到一起凝聚起來,哪怕這種凝聚是圍繞著蔣價石而不是自己呢。同時塞北軍不表明態度,那麼日本人行動起來就有所顧忌,不會那麼肆無忌憚,不是怕,而是他們看到有可能花費很小的代價就搞定中國各大勢力。他們不是傻子,能夠借力打力,藉助塞北軍滅掉其他的反日武裝,在回頭來收拾塞北軍這種買賣他們願意做。

可是塞北是一個自由的地方,這裡的媒體收到的控制幾乎沒有,從來抨擊整府的輿論從來沒有斷過,塞北大力建設公用工程,他們說領導人沒有眼光沒有能力,濫用民力;大建工業,造成了通脹,他們說這根本是浪費民財,不顧惜民生;塞北軍強力雄起去東北作戰楊民族威風,他們會說窮兵黷武不管百姓的生死;現在塞北軟弱下來了,他們就更抨擊了,說領導人是漢奸是石敬瑭是兒皇帝。

這樣的輿論煽動了大量的盲目青年,他們整日間在街上大喊口號,遇到個頭稍微低點的人就懷疑是日本人,二話不說拉過來盤問說的不好,口音不對他們就敢當成日本人胖揍一頓。連軍隊本身都受到了影響,許多底層官兵非常激進,給自己的上級施加壓力,說全國各地抗日的呼聲都這麼高了,為什麼塞北軍不行動。還搞出了什麼大簽名給趙書禮,要求東進。

政界官員則搞出了什麼聯名上書,希望趙書禮派人也去參加廬山會議。

趙書禮頂住了壓力,廬山會議直到結束塞北都沒有去參加,最終廬山會議作出了決議。蔣價石向日本人發出呼籲,希望他們本著和平的誠意,撤出在東北的所有軍隊,還東北,還中國,還亞洲以和平,否則就是對中國四萬萬百姓的挑釁,是對全世界和平的威脅。同時像全國民眾發出呼聲,一旦戰爭發生,當地不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皆有保土衛國之責,戰至最後一滴血。但是蔣價石始終沒有發出明確的意見,對日本是戰是和,在模稜兩可間。

但是廬山會議還是有成果的,各大軍閥旅行了他們的諾言,川軍各大派系派遣了十萬軍隊出川,先到中央報道整編,然後就要北上。廣西廣東組成了聯軍,有白崇禧任總指揮,北上到武漢集結待命隨時北上華北。雲貴的軍隊也到江西報道,編入中央軍作戰。

因為此種種,蔣價石撈足了聲望。全中國都在看著蔣價石的下一步行動,但是蔣價石沒有行動,這時候輪到他等了,等塞北軍的反應。

而趙書禮還是在等,他在等張學良的歸國。

二百四十二節 擴大侵華

張學良已經回國了,他的飛機經過蘇聯在新疆降落,然後第一時間返回了東北,到錦州接過了萬福麟的指揮權。

接下來張學良不停的下令,馬占山還好說,他是鬍子出身,對東北軍忠心耿耿,對萬福麟或許不服氣,但是張學良是張作霖的兒子,在他看來,只要東北軍還姓張,他就願意付出他的忠心。因此馬占山在吉林跟日軍的激戰是認真地,沒有絲毫儲存實力的後手。

但是宋哲元就不同了,儘管張學良一到錦州,他立馬就表示服從張學良的指揮。但是張學良讓他調兵進入出關,他卻遲遲不肯,表示現在河北地區同樣危機,日本人隨時可以從天津攻擊過來。現在的整個天津,都被日軍佔領了,而宋哲元的軍隊沒怎麼抵抗。

對宋哲元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