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了。”
武觀覺得這個主意非常好,馬上表態:“對,就這麼幹!”
接下來,武觀在西河大肆擴軍,短短几個月的時間,軍隊就發展到三千多人。
這年秋天,武觀在西河起兵,打出“先君已老,少君當立”的口號,公開背叛朝廷。
正是:
昔日族弟伐兄長,
今番兒子攻父王。
有夏邊疆無戰事,
自家窩裡動刀槍。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十七章 留遺憾啟王歸天
武觀在西河(黃河以西)自立小王朝,這本來就是大逆不道的事。可是夏王姒啟卻視同兒戲,居然聽之任之,不問不管,使得武觀的膽子越來越大,索性廣招天下豪傑,擴建軍隊,準備和他的老子叫板,要奪取王位。
帝啟八年(戊申,前2053)秋天,武觀在西河大肆擴軍,短短几個月的時間,軍隊就發展到三千多人,戰將數十員。武觀認為,奪取王位的時機已經成熟,於是便採納了謀臣胎裡壞的建議,一面打出“先君已老,少君當立”的口號,蠱惑人心,展開政治攻勢;一面派人帶著以武觀名義書寫的勸諫書入朝,請求姒啟把王位讓給他。
你道那勸諫書上寫些什麼?寫的是:“時有寒暑,月有盈虧,草木青黃,推陳出新。父王耄耋,神智昏庸,國政虛設,萬民怨生。觀兒勇武,蓋世梟雄,眾望所歸,天下共榮。新舊更替,迴圈無情,先君引退,少主當興。”
意思說的很清楚:父親你已經是年老體衰,應該退休了;你的兒子武觀年富力強,可以代替你掌管天下。你現在就退位吧,把天子之位讓給我。我會給你安排一個很好的地方頤養天年,如果你老不聽話,那可別怪兒子不孝順了。
姒啟看了兒子武觀寫來的勸諫書,勃然大怒。
“這不忠不孝的逆子,居然敢謀反,跟老子來爭奪天下,真是膽大包天了!”
旋即派大司馬彭壽(即侯伯彭壽,亦稱彭伯)率軍隊前往西河平叛。
彭壽是不願接這個差事的,因為這一仗很難打,自己替大王出征,而###的又是大王的兒子。大王的脾氣他了如指掌,對每個兒子都十分溺愛。此次出征如果輸了是有負聖命,如果贏了,雙方都要付出慘重的代價,到時候,自己不僅得罪了武觀,大王肯定也不會滿意。戰爭的結局無論勝敗都是費力不討好的事。但是,端著官家的飯碗,就得聽官家的調遣,他又不能不去,只好硬著頭皮接下了這個差事。不過,他向大王提出了一個條件:
“大王讓臣領兵征討六王子,必須得答應臣一個條件,否則,臣萬萬不敢出徵。”
“什麼條件?”姒啟心裡明鏡似的,卻故意裝糊塗。
“兩軍作戰,死傷在所難免,萬一臣傷了六王子,還望大王不要治臣的罪。”狡猾的彭壽來了個平房不漏,有言(鹽)在先,先把醜話說在前邊,省得到時候自己被動。
“哦,這叫什麼話,武觀雖然是我的兒子,可是他如今犯上作亂,已經是亂臣賊子,你奉旨出征,就是殺了他也是為民除害,為國立功,又何罪之有呢!你就大膽出征,不要有任何的顧慮,本王期待著你勝利的訊息。”
“有您這句話,臣就放心了。”彭壽這才叩頭謝恩,選擇吉日,到校場點兵出征。
這日,老將軍彭壽奉旨領三千軍隊,渡過黃河,直逼西河。
武觀聽說是彭伯領兵,先自膽怯了幾分。因為他知道,彭伯不僅武藝高強,而且足智多謀,和他對陣,很難有勝算的把握。但是,他此刻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如今大兵壓境,他只好調兵遣將,硬著頭皮迎戰。
武觀對外號稱有三千人的軍隊,事實上老弱病殘都算上,他的軍隊也不過兩千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