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系,我們可能會壓抑自己,不願表現自己的創造力、不願表達自己真正的想法、不願玩樂、不願談感情。

我們總是對結果做最壞的打算。對於生活中發生的事,我們絮絮叨叨地自說自話、編織妄想情節,活生生地把自己從*裸的恐懼和羞愧感中拉開;我們只關注:必須做的事、尚未解決的狀況、未來將面臨的問題、他人對我們的觀感、他人是否迎合(或未迎合)我們的需求、他人是否干預我們或令我們失望。有個流傳已久的笑話說,一個猶太母親發了通電報給兒子:“先開始憂慮吧,細節隨後就到。”活在抽象莫名的焦慮中,使我們在真正的問題來臨之前,就預先啟動思維,編織悲劇情節;做最壞的打算。

總是閒不下來。讓生活充實忙碌,是一種社會普遍認可的遠離痛苦之道,我們不是常聽說,某人痛失親人但是卻因為“保持生活充實忙碌而調適得很好”?如果讓自己停下來,就會有陷入不堪忍受之痛苦的危險,感到自己既孤獨又毫無價值。因此我們倉皇地試圖填滿自己的時間、身體和心靈。我們可能會購買新物品、迷失在言不及義的八卦閒談之中;只要一閒下來,我們就上網檢視電子郵件、聽音樂、吃點心、看電視,做任何事以求掩埋那些潛藏在內心深處的脆弱感與缺陷感。

嚴苛地批判自己。內心從不間斷的評論始終在提醒自己,我們總是搞砸一切,而他人的生活是多麼美滿。我們常常接著父母的指責,尖銳地批評自身的過失。正如漫畫家朱爾斯?菲佛①(JulesFeiffer)所說:“我遺傳了爸爸的長相、爸爸說話的模式、爸爸的儀態、爸爸走路的樣子、爸爸的想法,並且學會了像媽媽一樣鄙視爸爸。”批判自己的瑕疵,讓我們自以為似乎可以剋制衝動,掩藏弱點,或許還能改善自己的性格。

————————

①朱爾斯?菲佛(1929~ ),美國漫畫家、作家暨劇作家,自2000年開始寫童書。其漫畫作品結合了社會、政治及個人觀點,融合為極其幽默的漫畫。

總是注意他人的缺失。俗話說,世界上只有一種人,就是認為自己一向正確的人。我們愈是自感有缺陷,就愈難以坦承自己的過失,而怪罪他人卻能幫助我們暫時卸下失敗的重擔。

令人難堪的真相卻是,上述種種對策只不過強化了不安全感,持續支撐著我們缺乏自我價值的迷惘;我們愈焦慮地編織故事,告訴自己未來可能會遭遇失敗,或者不斷地注意自己和他人的毛病,就愈習慣性地認為自己有缺陷。我們愈是掩藏自己的失敗,那種覺得自己有所欠缺的恐懼就會愈發強烈;當我們努力想獲取他人的好感,或亟欲超越他人時,我們就愈發強化了“自己本身根本就不夠好”的潛在信念。並不是說,我們跟他人不能有良性競爭、不能全心投入工作、不能承認自己的才能併為之自豪;而是說,假使我們的一切努力建立在害怕自己有瑕疵的動機上,就會加深缺乏自我價值感的迷惘。

第一章 缺乏自我價值感的迷惘(7)

視他人為假想敵

本章大部分篇幅將集中討論,我們如何因為恐懼而將矛頭指向自己,把自己當成敵人、視自己為問題的根源。但我們也會把這些感受向外投射,視他人為假想敵,恐懼愈甚,敵意愈深。

我們的假想敵,還有可能是從未尊重我們的父母、阻礙我們成功的老闆、剝奪我們權力的政黨,或是對我們的生命造成威脅的國家;在這個“雙方大對決”的世界中,缺乏自我價值感的禍害就在“外頭”。

無論是家庭失和或族群間的世仇之戰,製造假想敵帶來某種程度的掌控感,讓我們產生了一種優越感,覺得自己在做正確的事,相信自己正在處理問題。將怒氣發洩在假想敵身上,暫時減緩了我們的恐懼感與脆弱感。

這並不表示真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