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3部分

來之前已經查明,他背地裡投靠了英國人。”宋武的臉上在笑,笑容卻未達眼底,“這樣的人該殺。另外還有一件事……”

宋武湊到樓逍耳邊,低聲說了幾句話。

“長風兄,若你信得過,可以到大連的戰俘營去查一個叫織子的女人。”宋武說道:“不出意外,她被抓起來時應該在大島義昌身邊。”

“日本人?”

“這個女人是日本人沒錯,但我和你提起的那些人卻是不折不扣的華夏人。”

“為什麼告訴我這些?”

“為了這個國家。”宋武端正了神情,“我必須承認,我至今仍想和你一較高下。但是,不能驅除外侮,強國富民,爭起來又有什麼意思?”

樓逍沒有出聲,只是看著宋武,敬了一個軍禮,“一路順風。”

宋武回禮,“多謝,保重!”

汽笛聲中,列車駛出站臺,李謹言站在樓逍身畔,看著火車一路遠去,想起宋武剛剛的話也有些失神。

驅逐外侮,強國富民,應該是這個時代所有華夏人的希望吧……

心思飄忽間,手腕被握住,抬起頭,只能看到樓少帥那雙深黑色的眸子。

“回家。”

李謹言笑了,“好,回家。”

三月三十日,辛慈終於收到國內的電報,隔日便以德意志駐華全權公使的身份聯合奧匈帝國駐華全權公使,共同照會華夏政府,願意將兩國在華夏設立的租界與華夏政府實行共管。

名為共管,實則是將租界內的兩國駐軍全部撤離,除領事館中工作人員,其餘“政府”人員也一概撤走。協議達成後,華夏可在租界內駐軍,租界警察也由華夏政府管理指派。

在保證兩國在華僑民的人身和財產安全的前提下,德意志帝國和奧匈帝國同時放棄平民在華夏的治外法權,即除外交人員外,兩國僑民不再於華夏享有領事裁判權,必須遵守華夏法律。

四月二日,華夏民主共和國,德意志帝國和奧匈帝國正式簽署協議,這份被後世稱為“乙卯條約”的協定,被視為華夏收回各國租借的開端,也成為日後部分歷史學家認定華夏在一戰時同德國結盟的一個有力證據。

乙卯條約一出,英法等協約國猶如被當頭砸了一棒。讓英法等國陷入了十分尷尬境地。

他們無論如何不願意放棄本國在華夏的租界,但德奧首開先例,他們若想繼續同華夏政府保持“友好”關係,就必須慎重考慮是不是該做出讓步。

德國在華夏只有天津和漢口兩個租界,奧匈帝國更是隻有天津一個租界,不說英國,光是法國的在華租界數量,就超過了兩國的總和。

加上德國被英國艦隊封鎖了海上貿易,這些租界的存在與否並不能對德國本土產生多大的影響,而英法則不然,一旦和德奧一樣與華夏政府實行租界共管,他們失去的利益絕不是一星半點。

但若不做出讓步,恐怕華夏當真會倒向同盟國一方。

華夏同俄國接壤,一旦華夏對俄國宣戰,德國必將配合加大東線的攻擊力度,到時,戰場的局勢將如何發展,沒有人能預料得到,唯一能肯定的是,協約國軍隊在西線承受的壓力必然驟增。

朱爾典立刻給國內發了電報,法國公使康德也同時行動,俄國公使庫朋斯齊也沒落半步,就在這時,又一個壞訊息傳來,身為中立國的義大利,竟然也緊隨德奧腳步,宣佈將天津意租界同華夏實行共管。

確認訊息屬實,朱爾典氣得差點吐血,白廳不是有訊息說義大利正秘密同協約國接觸嗎?怎麼會突然做出這個決定?

事實上義大利也有些無奈,畢竟拋給協約國的媚…眼還沒得到回應,和德國簽訂的盟約就擺在那裡,德國人人開口了,不答應行嗎?況且華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