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6部分

此前在歐洲硬撼稱霸歐洲大陸的西班牙,從西班牙獲得獨立,發展成為十七世紀世紀航海和貿易的頭號強國。在此時崇禎十四年,荷蘭的商船數目超過歐洲所有國家商船數目總和,被譽為“海上馬車伕”。

1602年,荷蘭人開始集中自己的力量,最終催生出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這家公司的操作模式也成為今後兩百多年歐洲列強海外擴張的組織樣板。隨後歐洲各國建立的東印度公司,可以說都是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的濫觴。

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首先是一個殖民組織和軍事組織,其次才是一個經濟組織。根據荷蘭最高權力機關的授權,東印度公司不光擁有從好望角到麥哲倫海峽整個印度洋和太平洋的貿易壟斷權,而且擁有在這廣大地域獨立的建立統治、徵兵、宣戰、締結和約乃至鑄造貨幣的權力。

此時的崇禎十四年,除了少數地區,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已經實際控制了全球主要海域的海權,是此時當之無愧的全球霸主。

荷蘭東印度公司總督位於巴達維亞,也就是後世的印度尼西亞雅加達。可見遠東,或者說東亞和東南亞,是荷蘭東印度公司重點開拓的地區。

而臺灣島,此時被荷蘭人稱為福爾摩沙,可謂是遠東的兵家必爭之地。臺灣島不但面積巨大地域遼闊,而且位於南洋諸島日本貿易航線的中間。可以說誰控制了臺灣,就控制住了西方列國和日本之間的貿易路線。以臺灣為基地,可以輕易地劫掠東南亞殖民地開往日本的西方船隻。

荷蘭此時的國力如日中天,銳意進取,發兵和西班牙人爭奪福爾摩沙島。西班牙人在臺灣北部建立了基隆城,荷蘭人則在臺灣島西南部建立了熱蘭遮城。比起西班牙人幾百人的小城堡,荷蘭人的熱蘭遮城要大得多。

熱蘭遮城建在臺灣島西南角,在後世的臺南一帶,是一系列的城堡組成。最核心的熱蘭遮堡建在港灣外面的一座小島上,距離臺灣主島四公里。

“熱蘭遮堡分內堡和外堡兩部分,內堡即核心城堡於天啟四年動工,崇禎五年竣工,外堡則於崇禎十四年全部完成。總共修建了十八年。”

熱蘭遮堡是一座熱武器時代的稜堡,配置了大量的重炮防守。“內堡為方形,約為一百一十五米寬,坐北朝南,共三層建築,牆高約二丈九尺,厚三尺八寸,頂樓四角建有突出十七丈四尺的稜堡,壁厚五尺八寸,附建有了望塔。頂層設重炮十五座,南北各挖有通海的深井,以防火攻。二層各邊有中圓堡,置有重炮十二門。北側有小門及磚梯,可下至地下室及彈藥庫。”

“外堡較低,搭接於內堡西北角,壁厚三尺八寸,胸牆高四尺,西北角及西南角亦有稜堡突出。外堡為一百六十五米長,七十七米寬。”

“整座城堡牆壁均以磚塊鋪就,以糖水糯米汁搗蠣灰及砂製成三合土粘合,製作而成。內堡磚厚一寸二分,外堡一寸五分。整座城堡是荷蘭人在臺灣的總督駐地和軍事中心。”

在熱蘭遮堡的東面,在臺灣主島的陸地上,還有一座赤坎堡。赤坎堡較小,“堡壘由一座大臺和西南角兩座小臺組成。堡的入口設於西面中央,東西南北各設有炮座,共有重炮八座。全樓周長一百四十米,樓高三丈六尺有奇,堡內也有地窖和水井,外壁厚一米八十公分。”

赤坎堡周圍有不少商戶和居民,實際上是一個市鎮。荷蘭人在這個城鎮中和當地土著貿易鹿皮等物品。荷蘭人不僅在這裡經營貿易,同時還透過武力威壓,向當地土著和漢人收稅。

這一次攻打荷蘭人,李植依仗的是自己的一百門十八磅重炮,所以李植以炮兵指揮經驗豐富呂虎為前線總指揮。

根據線報,熱蘭遮堡和赤坎堡中有二千守兵。其中赤坎堡中有三百人,熱蘭遮堡中有一千八百人。

李植登岸從陸路進攻熱蘭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