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山東是沒人攔得住了,我們的苦日子還在後頭呢!這點苦算什麼?”
二房聽到這話,兩行眼淚就流了下來,坐在椅子上再說不出一句話。
沈家人正在那裡哭泣,卻聽到外面傳來一陣腳步聲。那個“南方來的”賣糧給沈從道的“糧商”帶著十個虎賁師士兵走進了沈家院子,大聲喝道:“沈從道,你還不交房?想吃津國公法庭的板子嗎?”
第五百五十章 口糧
八月二十日,李植在山東救濟災民的救濟站已經全部鋪開。
在山東的每個鄉鎮,每座城市,李植都設定了救濟站。百姓們憑藉李植髮給的木質腰牌,每三天領取一次紅薯度災。
七月和八月兩個月,李植已經提前僱好了徵收商稅的稅務人員。不過稅務人員上任後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徵稅,而是深入基層村落和城市街道給所有百姓都做了身份登記,統一製造成冊。另外李植還僱傭當地的木匠給農民們每戶的戶主都做了腰牌,和登記的賬冊相對應。
有了這些登記措施後,李植就可以精確發放救災糧食到百姓手上了。每個百姓每天配額紅薯一斤八兩。明代一斤十六兩,一斤八兩也就是一斤半。百姓每三天到救濟站領一次紅薯,每次為家中每口人領四斤八兩。
有了腰牌和賬簿,就不存在冒領,多領的情況。每名百姓都能拿到自己的那一份救災糧食。雖然一斤半紅薯只相當於半斤大米的熱量,離吃飽還差得遠,但也能保證百姓們不會餓死。而且在山東九月以後基本上無法栽種作物了,農民們也不需要勞作。在減少運動量的前提下,一斤半紅薯能夠讓災民們活著熬過這一段時間。
李植給百姓發薯時候反覆強調,紅薯不能生吃,否則極難消化。一般來說為了獲得最高的熱量紅薯最好是煮熟了吃,或者烤著吃。
紅薯算不上是好的糧食,吃多了紅薯不但會讓人腹脹,不停打嗝,還會刺激胃液分泌導致酸水倒灌食道。不過對於山東的百姓來說,經歷了一年的大旱,此時免費發放的紅薯就是救命的寶貝。管他吃了舒服不舒服,至少能不餓死是不是?
有些農民此前以為這一年是熬過不去了,都做好了逃荒的打算。此時他們突然聽說津國公李植開始免費發放紅薯,就像是臨死的人看到了生的希望,一個個都十分激動。百姓們得了腰牌以後都湧到救濟站附近排隊領取紅薯,把發紅薯的人員頌為活菩薩。
李植因勢利導,在每個救濟站上面都掛著高高的津國公大旗,讓百姓們知道這救命的恩情是自己給的。
得知李植在山東進行賑災的義舉,崔合也自告奮勇,跟著李植趕到濟南府,要為濟南府的災民發放紅薯。
崔合脫下了國公夫人冠冕,換上了一身粗布衣服,坐馬車到了濟南府南面河東鄉的救濟站。她先是在旁邊看了看,看救濟站的人員是怎麼發紅薯的。
發紅薯很簡單,切紅薯的人已經把紅薯切好了一斤半的一份一份的放在一邊,發放紅薯的人員上來就大聲問百姓名字,核對腰牌。然後旁邊一個負責登記的人員在賬簿裡找到百姓的戶名,在賬簿上劃個勾,表示這戶人家今天領過了。發放紅薯的人員就按照領紅薯百姓的戶中人數,把若干份紅薯交到百姓手上。
救濟站的辦事人員都是李植招募來的范家莊市民。這些年范家莊大力推廣掃盲識字班,這些市民都識字,做這些事情很輕鬆。
今天是第一天發紅薯,領到紅薯的百姓都十分興奮。領到了紅薯,這些百姓們都忘不了說一句:“多謝官爺救命的紅薯!”
發放紅薯的范家莊市民們則會更正他們:“錯了!多謝津國公!”
“對!多謝津國公!”
崔合在一邊看了一會,覺得這事情也簡單,便支開一個發薯人員,自己上去發紅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