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西服褲腿也捲了起來,半洋半土的打扮倒也恰恰印上了那個時代的烙印。這一年好像是剛好是九十年代初,書呆子不知不覺都快過半百了,可就是這一年,大半輩子含辛茹苦的老蔡終於把長子送進了大學的校門。這天就是他挑著擔子出山,送讓他揚眉吐氣、驕傲自豪的長子去省城上大學。長子叫蔡書舟,個子較小,成績從小一直相當突出。老蔡當時一直為這個名字想了好久,總想取個有出息的名字,後來還是那年寫春聯時,想起了一副對聯“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於是取了上聯第一字和下聯最後一字,得意為神來之助。裝滿書的諾亞方舟,一旦駛出港灣,將如梟龍出海。。。。。。,老蔡得意著,“嘿嘿嘿,好啊,這好,這名字好。。。。。。”。

後邊那老者不用說了,祖孫三代中的爺爺了,這爺爺老老蔡蔡常寶可是這一帶的老把式,早年當過新四軍,生產隊裡那會還當過保管的,從小讀了兩年私塾,毛筆字寫的那個端正,正如他挺直的腰板和那臉上的神色,說不出太興奮,也沒有悲傷,一板一眼的。

2 老老蔡的戰爭

話說上回挑著竹竿放著鞭炮送孫子上大學那老爺子,大名蔡常寶,身體一直硬朗著,年輕時侯聽說很厲害,當過兵,跟日本鬼子幹過仗,後來跟國民黨打,打散了,死人堆裡裝死被國民黨抓住,後來不願跟國民黨走,那幫人還算仁義,說不願當兵的就回家種田,老爺子就這麼回來了,大難不死。其實那時候他是結了婚生了老蔡再去當兵的,聽說很傳奇的故事。

那年頭,老老蔡還不是本地人,是山那邊隔壁縣的某個壪口的,解放前跟著老太蔡逃荒到山那邊,住在一個地主的莊屋裡,置了些田地產業之後,染上小賭之毛病,一氣之下,老太蔡抓住老老蔡往水塘裡塞,後來沒淹著,紮了個猛子,跑出來溜了,聽說李先念的部隊打到家門口的銅山口了,就乾脆跑去當了兵,打日本鬼子去了。蔡常寶讀了幾年私塾的,在絕大部分都是土包子大字不識一個的部隊裡,還算是有點優勢的,好歹混了個文書的。

部隊打仗那事實際上現在已經無從考證了,小日本投降前一年參的軍,打到日本投降後一年,跟國民黨幹仗,好像參加過中原突圍,或者是跟著那個張班長後來的張省長一起突圍的鄂東南支隊;反正打日本也好跟國民黨打內戰也好,那個年代當兵肯定不會有什麼好果子吃就是了,據說運氣是超常的好,身上竟然沒什麼傷疤,如果有的話肯定早就捲起胳膊腿給人家小孩講英雄故事了的。

突圍的時候據說是打散了,死人堆裡被國民黨抓住。國民黨的政策當時也算開明,說是不願繼續當兵的,可以回家種田,不過不準再參加共產黨的部隊。老蔡說是家裡上有老下有小,想回家種田,就這樣老老蔡就回到了老太蔡住的那地方,回到了他的童養媳身旁,後來就又生了個兒子,取名蔡家旺,老太蔡辛苦半輩子置的家業還在,不過沒幾年,老太蔡的哥哥因為膝下無子,於是為了不出現斷香火之事,老太蔡發揚革命優良傳統,就把老老蔡過繼給了哥哥嗣後,老太蔡的哥哥也就是大老太蔡,在山這邊透過勤家儉用也置了不少田地產業,還有山場,日子也算不錯。本來大老太蔡是有一個女兒的,只因那年頭霍亂肆虐橫行,一旦染上那玩意,就等於提前謝幕,就這樣老老蔡帶著兩個兒子就轉到了山的這一邊過繼來了。實際上老蔡不知道是因為長孫的緣故還是因為特別討老太蔡歡喜還是因為小時候聰明好學什麼的,一直就沒有過山這邊來,在山那邊跟著老太蔡的小兒子也就是老老蔡的弟弟,也就是小叔叔一起玩耍長大,小叔叔叫蔡常德,年長老蔡也就五六歲的樣子。後來在山那邊上了小學初中,直至高中,據老蔡講,老蔡一直是被當著孤兒政府照顧著上學的,政府還發助學金,每個月兩元錢,由於老蔡的節儉,有時候還略有剩餘,放假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