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分卷閱讀1612

康講了這家商行的執行機制,也講了這家商行現在的弊端,並做出判斷:“我死了你大伯就會把你姑媽調走,她只能選擇留在軍中或者是留在商行裡。這還不是要緊的,要緊的是這家商行會隨著我的死立即被拆分,這場分家最少會在五年內導致進出口生意震盪不休。”

“為什麼?”

“為什麼要拆分是嗎?大到一定的規模就會滋生貪腐懶惰,會任人唯親,會互相內鬥,那時候這家商行哪怕不拆分也會日漸沒落。

拆分是最好的結局,而且當初建立這家商行的目的就是為了給海軍提供銀錢,規範進出口生意,整合明末就散亂的進出口生意,讓海商們如拳頭一樣有力地打出去。說真的,截至現在這都做到了,這家商行完成了使命,現在就是散了也沒什麼。

只是靠它吃飯的人太多了,立即拆散會導致很多人沒了飯碗,朝廷必須有個妥善的辦法才行。”

安康說了句:“可惜了。”

海棠說:“沒什麼可惜的,不能被眼前的蠅頭小利迷住眼,要學會看大勢!大勢就如波浪,在層層波濤翻滾中隱藏著無數機會,機會多如牛毛,放棄了一個註定沒落的東西轉而抓住一個註定會再次輝煌的東西才是明智之舉。”

“那怎麼看?”

海棠笑著說:“祖母幹講你是聽不懂的,就給你講講作戰吧。”

“好啊好啊!”

“作戰,孫子說‘兵者詭道也’,這句話只說了一場戰爭而不是大勢,有的戰爭大勝了能翻盤,有的戰爭贏了卻沒有挽救局面。‘詭’只是表象,最根本的是戰爭是朝廷謀略中的一枚棋子。

其一,想要看懂大勢,就要看懂朝廷的權謀,從而判斷這場大戰的規模。之所以說這是其一,就是說這是廟算。”

作為一個立志做大將軍的人,安康知道“廟算”是什麼意思。這是很關鍵的一步,比所謂的“三軍未動糧草先行”還要關鍵,廟算後決定發動一場戰爭才會有調集糧草的動作,廟算後決定按兵不動,糧草也不用調集了,所以廟算這種關鍵事情,參與的都是帝王將相,他們是決定要不要發動戰爭的人。說白了,廟算是最初的軍事會議。

海棠接著說:“就算廟算透過了,也要看看江湖的反應。”

范仲淹在《岳陽樓記》裡面說“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與廟堂的廟算對應的就是江湖民意。百姓對待這場戰爭是怎麼看待也很重要,為什麼每次大戰都要“師出有名”,為什麼每次強調這是“仁義之戰”,都是告訴百姓這場戰爭是非打不可,廟堂上的袞袞諸公有很多理由告訴百姓這是正義的事情,是該做的。

百姓真的信這些嗎?

未必!遙不可及的“功成名就”和壓在頭上的苛捐雜稅比起來,不知道在哪裡的敵軍似乎比不過苛捐雜稅。除非是反覆和匈奴作戰有國仇家恨的百姓,要不然普通百姓很難對一場出人又出錢最後分戰利品時候連點肉湯都得不到的戰爭雙手支援。

海棠就是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