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們該苦修,佛不止在寺廟裡,也在天地間在百姓心裡,所以敬佛不必經過寺廟和和尚,眾生也沒有供養他們的義務。
海棠聽了覺得這才是真大師寫得出來的文章,啊不,經書!
這才是皇皇鉅著,這才是至理名言!
雍正帶著一群老兄弟們回去了,作為尚書房裡被一百二十遍荼毒過的合格學生,這群人太清楚菩薩皇帝的結局了,也太清楚三武滅佛的緣由了。
短期看這事兒確實是有利的,就如海棠說的那樣,人家費盡心思把你們家的人推上神位,該不該給她建造寺廟?建造寺廟沒多少錢,給了。
接下來就是該不該塑造金身,塑造金身也沒多少錢,給了。
廟裡的和尚四時八節供奉,該不該調撥銀子?這銀子也不多,給了。
接下來人家傳道該不該支援?肯定支援啊!畢竟傳的是自家神明的道。
和尚喇嘛們會不會盛氣凌人?霸佔百姓田地做廟產怎麼辦?該不該判?
判的時候官府敢不敢冒著得罪皇室去量刑?
這些和尚放貸,收貸的時候逼著人家賣兒賣女,害得人家家破人亡,管還是不管?
就在雍正猶豫的時候,粘杆處給他送了一條看似不重要的訊息,京城的道觀們在推舉大師,打算借鑑一二,把勇王也編錄進去。目前他們正想方設法弄到喇嘛們編纂的底稿。目前他們內部商量的是把親王給安排成護法神,打算重修《西遊記》,把大鬧天宮一章重寫編寫,讓勇王在光明宮攔著孫猴子,兩人大戰二百回合。
為什麼選《西遊記》?
因為這書傳播廣啊!
後人改這本書不是第一次了,再多一次也無妨。
粘杆處其實沒特意關注道家,再怎麼神通廣大耳目眾多,粘杆處也是人手有限,都是針對官場和權貴們,特別是這次抽調了人手南下,更沒多餘的心思盯著外。能知道這件事自然是道家弄出的動靜大。或者說他們有些擔心,擔心前腳斷了佛門的好處,後腳說不定就要往道門踹一腳,這會及時示好總有好處吧?畢竟伸手不打笑臉人。
為了下場比佛家好一點,他們已經開始行動啦!
雍正嘆口氣,還真讓妹妹說著了,這夥人已經開始打蛇上棍了。
他看著中原大師們寫的文章,乾巴巴的沒一點趣味,想讀懂就要有學問,這就好比是清湯寡水的米粥,沒滋沒味。再看看旁邊那快要兩指厚的經書,內容跌宕起伏,捧著讀下去令人如痴如醉,簡直是鮮香麻辣的大魚大肉。
英兒端著茶水進來:“舅舅,這是剛送來的明前茶,您嚐嚐。”
“嗯,”他接了茶杯,心裡雖然有了計較,還是忍不住問:“英兒,你說這兩本哪一本更好?”
英兒也讀了,想了想說:“這兩本雖然滿篇是神佛之事,然而立意卻差了十萬八千里。那一本是勸人信佛,這一本看著是勸人信佛,實際上勸人遠離佛。我年紀小,說不出好壞,只知道這一本合了姨媽的脾胃,她並不信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