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7部分

等項甫經議減,不敢徑行廢斬也。徒、流雖仍舊律,然為制不同。按照習藝章程,五徒依限收入本地習藝所習藝;流、遣毋論發配與否,俱應工作。故於徒五等註明按限工作,流二千里注工作六年,二千五百里注工作八年,三千里注工作十年,遣刑俱注工作十二年。收贖則根據婦女贖罪新章酌減銀數,改為通例。罰刑照應罰之數折半收贖,徒一年贖銀十兩,每等加銀二兩五錢,至徒三年收贖銀二十兩。流刑每等加銀五兩,至三千里贖銀三十五兩。遣刑與滿流同科。絞、斬則收贖銀四十兩。亦分注於各刑條下。然非例應收贖者,不得濫及也。捐贖,據光緒二十九年刑部奏準照運糧事例,減半銀數,另輯為例。其笞、杖雖不入正刑,仍留竹板,以備刑訊之用。外此各刑具,盡行廢除,枷號亦一概芟削,刑制較為徑省矣。

惟就地正法一項,始自咸豐三年。時各省軍興,地方大吏,遇土匪竊發,往往先行正法,然後奏聞。嗣軍務敉平,疆吏樂其便己,相沿不改。光緒七八年間,御史胡隆洵、陳啟泰等屢以為言。刑部聲請飭下各省,體察情形,仍照舊例解勘,分別題奏。嗣各督撫俱覆稱地方不靖,礙難規復舊制。刑部不得已,乃酌量加以限制,如實系土匪、馬賊、遊勇、會匪,方準先行正法,尋常強盜,不得濫引。自此章程行,沿及國變,而就地正法之制,訖未之能革。

……

國學網站推出後一頁前一頁回目錄回首頁後一頁前一頁回目錄回首頁志一百十九

○刑法三

太祖始創八旗,每旗設總管大臣一,佐管大臣二。又置理政聽訟大臣五人,號為議政五大臣。扎爾固齊十人,號為理事十大臣。凡聽斷之事,先經扎爾固齊十人審問,然後言於五臣,五臣再加審問,然後言於諸貝勒。眾議既定,猶恐冤抑,親加鞫問。天命元年,諭貝勒大臣曰:“國人有事,當訴於公所,毋得訴於諸臣之家。茲播告國中,自貝勒大臣以下有罪,當靜聽公斷,執拗不服者,加等治罪。凡事俱五日一聽斷於公所,其私訴於家,不執送而私斷者,治罪不貸。”十一年,太宗以議政五大臣、理事十大臣不皆分授,或即以總管、佐管兼之,於是集諸貝勒定議裁撤。每旗由佐管大臣審斷詞訟,不令出兵駐防。其每旗別設調遣大臣二員,遇有駐防調遣所屬詞訟,仍令審理。天聰七年,設刑部承政、參政、啟心郎等官,聽訟始有專責。

世祖入主中夏,仍明舊制,凡訴訟在外由州縣層遞至於督撫,在內歸總於三法司。然明制三法司,刑部受天下刑名,都察院糾察,大理寺駮正。清則外省刑案,統由刑部核覆。不會法者,院寺無由過問,應會法者,亦由刑部主稿。在京訟獄,無論奏諮,俱由刑部審理,而部權特重。刑部初設十四司。雍正元年,添置現審左右二司,審理八旗命盜及各衙門欽發事件。後復改並,定為十八清吏司:曰直隸,曰奉天,曰江蘇,曰安徽,曰江西,曰福建,曰浙江,曰湖廣,曰山東,曰山西,曰陝西,曰四川,曰廣東,曰廣西,曰云南,曰貴州。凡各省刑名諮揭到部,各司具稿呈堂,以定準駮。吉林、黑龍江附諸奉天,甘肅、新疆附諸陝西,京曹各署關涉檔案,亦分隸於十七司。現審則輪流籤分。順治十年,設督捕衙門,置侍郎滿、漢各一員,其屬有前司、後司。初隸兵部,專理緝捕逃旗事宜。康熙三十八年裁撤,將前後司改隸刑部。嗣復併為督捕一司,不掌外省刑名,亦不分現審。刑部收受訟案,已結未結,每月匯奏。設督催所,而督以例限。審結尋常徒、流、軍、遣等罪,按季匯題。案系奏交,情雖輕,專案奏結。死罪既取供,大理寺委寺丞或評事,都察院委御史,赴本司會審,謂之會小法。獄成呈堂,都察院左都御史或左副都御史,大理寺卿或少卿,挈同屬員赴刑部會審,謂之會大法。如有翻異,發司覆審,否則會稿分別題奏。罪幹立決,旨下,本司派員監刑。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