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時期,龍門石窟猶如一顆閃耀在洛陽大地上的佛教瑰寶,承載著深厚的宗教文化底蘊。官家對龍門石窟的管理與守護細緻入微,這一切都為石窟周邊寺廟裡的佛教節日增添了別樣的色彩。
向平尋得一家民宅改裝的客棧,安排停當,把黃驃馬交給客棧的夥計喂些草料,並打賞十幾個銅錢,夥計樂顛顛的餵馬去了。
要想精細瞭解、探尋龍門石窟,那麼花時間是肯定的。
在石窟外官家設立的管理機構頗具規模,公廨之地位於離龍門石窟不遠的一座古樸城鎮中。這機構裡的官員皆是經過嚴格篩選的賢能之士,他們大多對佛教文化心懷敬重,並且在建築、藝術、歷史等多方面知識淵博。
在石窟的日常維護上,官家每年都會從國庫中撥出一筆數目可觀的款項。這筆款項猶如生命之泉,滋養著龍門石窟的修繕工作。工匠們從各地被召集而來,他們都是各自領域的能工巧匠。
洞窟內,工匠們如同對待稀世珍寶般對待每一尊佛像。在清理佛像時,他們先用柔軟的毛刷輕輕拂去佛像表面厚厚的灰塵,那灰塵像是歲月的帷幕,被一點點揭開。
遇到汙垢難以清除的地方,他們便用蘸了特殊藥水的溼布小心謹慎地擦拭,動作輕柔得彷彿怕驚擾了佛像的寧靜。對於佛像斑駁的色彩,工匠們會根據古老的記錄和經驗調配顏料。
他們用細細的畫筆,蘸上色彩鮮豔的顏料,一筆一筆地重新描繪佛像的衣袂、面容。金箔則被剪成小塊,工匠們用特製的工具,輕輕將金箔貼在佛像的螺發、瓔珞等部位,使得佛像在昏暗中也能閃耀出神聖的光芒。
當遇到佛像有裂縫時,工匠們會先仔細測量裂縫的大小和深度,然後調配混合了特殊材料,像糯米漿和細沙等一莢的泥漿。他們用小勺將泥漿緩緩填入裂縫,再用工具將表面刮平,確保佛像的穩固,就像為受傷的生靈療傷一般細緻。
為了抵禦自然的侵害,官家安排的專人會根據不同季節採取不同的防護措施。在雨季來臨前的一段時間,負責防護的人員會早早地來到石窟周圍。
他們手持工具,清理著排水系統中的雜物。那溝渠裡有落葉、泥沙等堆積物,他們彎下腰,用手將這些雜物一點點撈出,然後用鏟子將溝渠底部的淤泥鏟除乾淨。
雨水落下時,可以看到清澈的水流順著溝渠迅速排走,而石窟絲毫不會受到積水的威脅。夏季烈日當空時,遮陽設施就派上了用場。這些遮陽物是用堅固的木材搭建框架,上面覆蓋著厚實的布幔。
布幔的顏色經過精心挑選,既能有效阻擋陽光,又不會顯得突兀。
安裝時,工匠們在石窟附近的合適位置打下木樁,將遮陽設施穩穩固定,並且調整好角度,確保陽光只能在規定的範圍之外徘徊。
安全防範方面,石窟周圍常年有一隊守衛駐守。這些守衛由當地廂軍調配,他們如同忠誠的衛士,日夜堅守崗位。
廂兵守衛的訓練極為嚴格,個個身姿矯健、目光如炬。巡邏時,他們沿著石窟周圍蜿蜒的道路前行,步伐整齊而輕盈。
他們的眼睛時刻警惕地掃視著周圍的一切,不放過任何風吹草動。在石窟入口處的崗哨,士兵們身著厚重的鎧甲,手持長槍,威風凜凜。當普通百姓前來參拜時,士兵們會先仔細打量來人的神情舉止,然後詢問前來的目的。
他們會檢查百姓攜帶的物品,確保沒有危險物品後才會放行。遇到可疑之人,士兵們會立刻提高警惕,將其帶到一旁進行詳細的盤問。
在佛教節日來臨之前,官家的重視程度更是加倍。官員們會親自前來視察,他們的隊伍浩浩蕩蕩。官員們身著華麗的官服,神情莊重。
他們進入石窟後,會從一個洞窟走到另一個洞窟,仔細檢查佛像的修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