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句不好聽的,企業資產的統計,本來就是有彈性的,否則銀行也不會在給企業提供貸款的時候,往往估值都很低。
除了這些以外,這家電動車廠還有一個優勢,那就是目前的產地在滬海市。
沒有做過銷售的人可能不理解,但做過銷售的人心裡都清楚,此時國人崇洋媚外的情節都是很嚴重的。
只要有足夠的經濟能力,能買外國貨的,絕不會去買國產貨,能買滬海貨的,絕不會買其他產地的。
就連浙省這些富裕的省份,也往往會對滬海貨高看一眼,而兩輪、三輪電動車的這個市場,根本就沒有進口貨,全是國產貨。
因此,只要李曉峰認真的抓好了產品質量,做好了營銷,鴻星電動車廠的起死回生,絕對不是問題。
李曉峰本身就有一家大型廣告公司,電動車廠的營銷資金不足沒關係,反正自己說了算,可以掛賬。
至於產品質量問題,李曉峰也不太擔心,廠裡的職工都是老員工,他又讓徐廠長從腳盆雞那裡購買了幾條自動化生產線。
這些自動化生產線,不但可以提高產品質量,而且還可以大幅度提高生產效率。
配合著之前的那些裝置,以及重新制定的管理制度,把產品質量提高起來,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目前國內的電動車廠有很多,主要是電動車技術的門檻比較低,只要有錢,誰都可以去做,競爭非常的激烈。
想要在這種環境下脫穎而出,就必須要在研發上持續投入,為自己的企業增添護城河,從而慢慢的把那些小廠家淘汰出去。
好在鴻星電動車廠在這一行裡,也算是個規模比較大的企業了,在機械方面的底子比較好,馮廠長雖然私心比較重,但在這個行業當中的眼光還是有的。
因此,他力排眾議,早早的就從別的企業那裡,購買了目前較為先進的電機和控制器的專利技術。
同時,他還組織了一個小型的研發團隊,對電機和控制器技術進行迭代研發,這也是為什麼這家電動車廠連年虧損的一個重要原因。
現在馮廠長的這一切努力,都落到了李曉峰的手裡了,成了他事業上的一塊墊腳石。
:()重生後才懂,有錢人的世界真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