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到位於秣陵紫荊山景區內的東郊國賓館,蕭良就見到熊志遠留學時的同學何宏泰、李琳。
何宏泰性格與張殷彪類似,屬於非典型理工男,性格開朗熱情,長相卻要比張殷彪高大白淨。
與熊志遠的父親蘇利文相似,何宏泰自己的家境普通,算是學而優則入贅的典型,讀書刻苦用功,大學就讀香港理工大學,與和永電子的大公主李琳是同學,被和永電子的老闆李啟昌看上後,一同送往國外留學。
何宏泰、李琳留學期間就已經結婚,但哪怕作為接班人培養,進入和永電子後也是從基層做起。
經過七八年的鍛鍊,此時的何宏泰也算是深得老丈人李啟昌的信任,目前夫婦二人除了管理在深市的一座電子工廠外,還參與別的一些專案投資。
在車上,蕭良聽熊志遠介紹,和永電子從玩具模型所用的微型電機做起,目前涉足電動工具等多個領域,年產值也有五六個億,在微型電機行業裡,可以說是規模相當不小了。
不過,蕭良前世並沒有聽說過和永電子的存在,猜測應該是他創業之後真正關注行業資訊的時候,和永電子就跟成千上萬家在大陸投資的香港企業一樣,已經在時代的洪流中沒落了。
香港的電子業也有過輝煌的歷史。
八十年代中葉鼎盛時僅港島的電子廠超過兩千家,算上在大陸投資的,將有一兩萬家之多。
除了簡單的收音機、錄音機、電子錶、計算器等產品外,還涉及微型電機、個人電腦、多層次線路板、電腦外設、通訊器材、影音產品的裝配。
此時正為內地民眾所熟悉的Vcd,廠商所使用的電路板,當下也主要從香港引進。
不過,香港電子業的輝煌九十年代以後就戛然而止了。
哪怕證券市場、樓市在亞洲金融風暴中遭受摧殘,香港電子業也沒能重振輝煌,人才的斷流變成最關鍵的原因之一。
一方面是香港本土的人才供應嚴重不足。
香港就那麼一點人口,每年大學出來僅有萬兒八千的畢業生進入就業市場,其中七八成都被金融地產等行業吸走了,剩下兩三成跑去當商場銷售乃至貨車司機,輕輕鬆鬆就能賺兩三萬港元的月薪,誰吃飽撐著玩吃力不討好的工科啊?
另一方面還是港資企業對內地的人才培養也嚴重不足,或者說遠不夠信任。
臺資電子企業在大陸的投資,能夠在九十年代末迅速崛起,很核心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自身每年就能為各大企業的管理、技術崗位,輸送二三十萬新鮮血液。
進入大陸的臺資企業,雖然對大陸幹部也極為防範,但用臺籍幹部掌控核心管理、技術後,至少敢用大陸幹部、技術,也不怕培養起來後的正常流失。
蕭良參加完當天的評審會後,就直接坐車趕往秣陵,路上也沒有停歇下來用餐,在東郊國賓館入住下來都九點鐘了。
這時候讓賓館的後廚簡單做了幾碗麵條,蕭良邊吃邊跟何宏泰、李琳夫婦聊天。
蕭良也很直接,他盼望與和永電子合作,在獅山灣工業園成立微型電機的研發與生產工廠。
蝸巢科技可以僅在技術研究開發層面進行合作,也可以出資參與工廠的建設。
蕭良唯一的要求,就是要最大限度的消除當下港資企業裡,港籍與內地管理及技術骨幹間嚴重不平等的待遇。
不追求絕對平等,但同等重要的核心崗位,港籍管理及技術人員嚴重不足,不得不提拔內地員工擔任,卻只給幾分之一乃至十分之一的薪資,誰幹幾年積累了一定經驗跟資歷之後不跑路另找下家啊?
蕭良也希望何宏泰、李琳夫婦能認識到,雖然內地的人才培養受現階段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看上去有些滯後,經驗及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