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部分

《紅樓夢》第五回裡關於元春的判詞,有“三春爭及初春景”句,一般論者都把“三春”解釋為迎春、探春和惜春,如馮其庸等主編的《紅樓夢大辭典》就把這句的含義說成“隱指迎春、探春、惜春三姐妹的命運不如元春的榮耀顯貴”。但在關於惜春的判詞裡,卻又有“勘破三春景不長”一句(關於她的曲《虛花誤》頭一句也是“將那三春看破”),上述詞典則解釋為“惜春從三個姐姐——元春、迎春、探春的不幸命運中看破紅塵”。按這樣的解釋,似乎只要從元、迎、探、惜裡任意抽出三位加以排列組合,都可說成“三春”,而元、迎、探、惜的名稱設計本是以“原應嘆息”為諧音的,似不可隨意割裂。到了第十三回,秦可卿給王熙鳳託夢,又有“三春去後諸芳盡,各自需尋各自門”的讖語,如果這句話裡的“三春”還是指四姐妹中的三位,那麼,究竟是哪三位呢?解釋起來,可實在費思量了!上述辭典卻還是想當然地解釋為元、迎、探三春,細想一下,這樣解釋實在很難說通,如果“去後”是“死後”的意思,那麼只有元、迎兩春;如果“去後”是“遠去(嫁)後”,那麼只有一個探春;如果“去後”是“出家後”,那麼只有一個惜春,怎麼歸併同類項,也得不出“三春”來。上述辭典是把元、迎之死與探的遠嫁歸併為“遭受毀滅”的悲慘命運,故得三,但惜春的遁入空門,難道就不悲慘嗎?而且,按曹雪芹的構思,在已遺失的八十回後的篇幅裡,惜春很可能是在探春遠嫁前就先悲慘地埋葬青春的,況且探春的遠嫁雖有不得已的痛苦一面,但也由此比元、迎、惜命運的悲慘度減弱,還談不到是“遭受毀滅”。秦可卿的“三春去後諸芳盡”一句裡的“三春”,不大可能是選出元、迎、探為座標而排除掉惜春,她似乎要說“四春去後諸芳盡”才合乎以人為座標的邏輯;更深一步想,“諸芳”裡如林黛玉,也未必是在元、迎、探、惜中的“三春去後”才“盡”的,她很可能在元、迎兩春死後就先於探、惜而“盡”了。

其實,從字面上看,“三春”的意思很明確,就是“三度逢春”,也就是“三年好日子”的意思。“三春爭及初春景”,就是說三年的好日子裡,唯有頭一年最好,後來是一年不如一年。“勘破三春景不長”,則是說看破了好日子也就是短暫的三年。“三春過後諸芳盡”,更明明白白地指出,三年的好日子過完後便有大難臨頭,不僅所有美麗的女性都會失掉幸福陷入慘境,而且賈府所有的生靈也都會“家亡人散各奔騰”,“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紅樓夢》裡所寫,脂硯齋批語點得很透:“作者之意,原只寫末世。”“書中之榮府已是末世了。”但這末世的賈府卻有從“賈元春才選鳳藻宮”的烈火烹油、鮮花著錦般的盛況開始,歷經整整三年的好日子,從書裡出現大觀園,曹雪芹非常細緻地來寫這三年的生活,從第十八回到第五十三回用了三十五回的巨大篇幅來寫“初春”,從第五十四回到七十回則寫了“二春”,七十回到八十回則是寫的“三春”,一春不如一春,節奏也變得急促起來,八十回後呢?一定會寫到“三春盡”後的突變,“忽喇喇似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近”,“樹倒猢猻散”,肯定是滿紙淒涼,辛酸淚浸,怎麼可能在八十一回去寫什麼“佔旺相四美釣游魚,奉嚴詞兩番入家塾”呢?

《紅樓夢》不是自傳也不是家史,但卻有著清代康、雍、乾三朝裡,曹家因最高權力更迭激盪而一波三折終於由寵盛而衰湮的真情實況的巨大而鮮明的投影。周汝昌先生在1999出版的《文采風流第一人——曹雪芹傳》一書裡,以詳實的史料、細密的分析考證出,曹家雖在雍正朝被抄家治罪,卻在乾隆登基後的頭三年裡有過一段回黃轉綠的小陽春,這也是少年曹雪芹記憶最深的一段“春夢”,是《紅樓夢》的素材來源。三年過後的“春夢隨雲散”,是由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