則往往透過勞動交換的方式,獲得糧食。
勞動交換,是一個基本等價的過程。某一個行業,比如理髮,假如全地區只有一人,那他的生意一定紅火,他一定會得到超額的糧食。但是,別人看見他紅火,別人就會跟著學。學來學去,最後每個行業都差不多。付出的勞動大致相當。得到的糧食也大致相當。
官吏和士兵吃糧,則不遵循等價原則,而取決於稅率。稅率直接決定種糧百姓無償交納的比例。在糧食總量一定、稅率一定的情況下,得到的稅糧就是一個確定的數額。因而要使財政寬裕,通常有提高糧食總產量、精兵簡政、提高稅率三個辦法。三個辦法中,第一個辦法最值得提倡,第三個辦法最好不要施行。倘若提高稅率,百姓就有可能流失。而百姓的流失又必將使得糧食總產量降低。最終依然得不到更多的糧食。
當一個新政權建立的時候,為了獲取民心,往往會採取降低稅率的方式。比如田潤,當初就從青州攜帶了大批的糧食。在有糧的情況下,田潤就非常大方地減了稅。但是減稅就意味著直接收入的減少;而且降稅容易增稅難。減稅的辦法通常也是不施行的。
現在,蔡琰實施的稅率政策就是不變,按以往比例不變。當然,那個比例是偏高了一些。但蔡琰沒有辦法。蔡琰沒有什麼糧食。雖然有錢,但因為交通不便,而不方便從外地大量採購。蔡琰又要徵兵,要開疆闢土。因而咬咬牙,就沒有去扮什麼活菩薩了。
……
呂布是從哪座山翻過來的呢?問呂布,呂布已經想不起來了。好在還有一百多名曾經跟隨呂布的人,另外還有本地的山民。在兩者的共同努力之下,三個月之後,終於走通了前往藍田縣的道路。
蔡琰並不想要打通這條道路。打通這條道路對於蔡琰來說,一點兒好處都沒有。大山的北面,是長安郡,而長安又是京城。通路之後,漢中是不是應該向長安上貢納稅?還有。長安派到漢中的官吏是不是要接納和安排?這些,都不是蔡琰所希望的。
蔡琰心中想的卻是要阻斷這條道路。呂布已經過來了,而且呂布是在李傕、郭汜追擊的情況下過來的,因而李傕、郭汜就必然知道藍田縣一帶有條通往漢中的道路。現在他們也許找不到,但保不齊什麼時候就找到了。
在找到了道路之後,蔡琰親自走了一趟,最後確定在一個叫做駱谷的地方建設關口。
關口還是準備建成雙關的模樣,兩面皆可防禦。但是,地方倒是選好了,磚石呢?
漢中地區的縣城普遍沒有圍牆,也就代表著漢中地區的磚窯極少。向百姓打聽了一下,就漢中郡郡治所在的南鄭城裡有兩個人會燒磚。然而那兩個人卻被呂布殺了。於是,就只有兩個辦法了。一是到外地尋找燒磚之人,二是以巨石代替磚塊。
到外地,其實上只有一個外地,那就是荊州。此時漢中向北只能通到長安郡,道路是需要阻斷的,因而在關口建設完畢之前,最好不要有人走動,以免長安的李傕、郭汜發現。向南,通往益州。但益州卻是蔡琰下一步準備染指的地方,近似於敵佔區。剩下的就是遙遠的荊州了。
經過盤算之後,蔡琰決定雙管齊下,一方面派人到荊州尋找燒磚之人,另一方面派遣石匠到絡谷附近尋找採石場。總之,短時間之內,絡關是建不起來的了。
……
呂步是個閒不太住的人。蔡琰對他的安排是中軍散將。也就是說,平時什麼事情都沒有,也不帶兵,就僅僅是打仗的時候上陣殺敵就行了。至於“溫侯”就只是個稱呼了,自然享受不了侯爵的待遇。
首先是做飯的問題,其次是洗衣裳的問題。由於蔡琰沒有給呂布安排親兵,呂布就得親自動手,或者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