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於地形的原因,張脩、張魯的益州兵包圍巴西城主要就包圍了城池的西面和南面。城池的東面的北面是嘉陵江,不需要包圍。再說,圍城之戰,都要圍三闕一,而不能四面圍困。所以,僅僅包括西面和南面就完全足夠了。
由於益州兵人數較多。如果從西充出發算起。最先出發計程車兵已經到了巴西城下,最後面卻還有士兵沒有出發。士兵的前進,非常耗費時間。再加上輜重被襲這麼一耽擱,最終,全軍到達巴西的時候,天色已經暗了下來,夕陽躲到山裡去了。
這麼一個地形,用水攻是肯定不行的。假設在上游築壩,攔住嘉陵江,然後掘堤洩洪,首先被淹的是巴西城而不是圍城的益州軍。更何況,嘉陵江水量充足,要築壩也不是那麼好築的。
水攻不行,那麼火攻呢?有人說,三國計,其實就是火攻計。三大戰役,官渡之戰燒糧草,赤壁之戰燒連環,彝陵之戰燒連營。其它的,什麼火燒博望、火燒新野、火燒藤甲兵……真可謂數之不盡。能不能給益州兵也來上一把火呢?
可惜不能。巴西城西的益州兵在城與山的中間平地,北面就是嘉陵江。取水十分容易;南面的益州軍所在的地勢更是平坦,往東也能到達嘉陵江畔。在取水容易的開闊之地,用火攻是絕對不行的。
那還能有什麼辦法呢,一般的劫營會如何呢?一般性的劫營,不是不能湊效,而是沒有意思。沒有意思,主要是因為兵力對比太過懸殊。剛開始的時候,由於我軍發動在先,能佔一些便宜。但由於敵營有柵欄、有探哨、有巡邏,我軍所能佔到的便宜必然不會很大。然後,便是肉搏戰,拼兵力了。而拼兵力,就沒有意思了。
最後,蔡琰還是決定劫營。但是,卻不是真劫營。蔡琰安排的,也就相當於騷擾。開始,是真殺。但敵軍一但發覺,即將組織起反擊的時候,就立即撤退。
根據地形,有六條小山谷可以接近益州軍。蔡琰就把士兵整編了一下,還是派出四千人,分四隊,選擇了六條山谷當中的四條進發。
……
益州兵的輜重車輛原有五千多輛,被燒三千,還剩兩千。原有輜重兵三千多人,被殺兩千,還有一千。被燒的輜重,各色均有。輜重被燒,就意味著糧草不足。糧草不足。就意味著戰期縮短。因而張脩認為,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攻下巴西,時間不得超過三天,爭取在巴西得到一定的補給。同時張脩還安排了人馬,準備明日一早出發,返回西充,爭取從西充百姓手裡能夠搜刮到一些東西。
要攻城,就得有必要的攻城器械。而那些器械,而又是最初就沒有帶的。最初張脩以為是進駐漢中,因而就只是按照一般的輜重配備了軍隊。
當然,一般的輜重裡面也包含了雲梯。但是,現在卻又被燒去了一半,就需要伐木造梯了。這還不算,那些沒有被燒的雲梯也不是現成的雲梯。輜重裡的雲梯是需要組裝的。於是,伐木、新造和組裝,就需要連夜完成了。
由誰來完成呢?當然是輜重兵。這三項工作可都是技術活兒。一般計程車兵弄不來的。一般計程車兵只能幹些力氣活兒。就比如,把砍伐下來的木頭運回軍營等等。
這樣一來,那一千輜重兵就慘了。這可不是工廠裡幹活。這裡是軍營。稍有不對,將領可是要殺人的。心有不滿,可以。偷工減料,也可以。但數量上,必須得如期完成。
張令是輜重兵裡的千夫長,也算是混得小有成就了。接到張脩的命令之後。立即就感覺任務太過沉重。於是當即就提出,一定要普通士兵的配合,才有可能完成任務。張令希望張脩能夠給他派些普通士兵。張脩自己也明白,於是給了張令一支令箭,讓其見兵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