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方法與形勢。
楊憲接著開口說道:“可以用學校教學樓的名字在當地進行募捐,捐贈教學樓建設全部費用的人,擁有這棟樓的最終命名權,當然了起的名字不能違背公序良俗。”
“太子殿下你想,地方上那些豪紳們手裡有的是錢,他們想的就是如何揚名。如今這大好的機會就擺在他們面前,他們又怎麼可能會錯過。要知道只要這所小學還存在一天,那麼他們的名字也會隨著教學樓,隨著學校儲存下來,幾十年、幾百年。”
朱標想了想,如果真要按楊憲說的這麼做,別說那些豪紳富戶了,就連勳貴們也會爭相捐款。
這樣能夠大大減少了蓋學校時的費用壓力。
這只是第一步。
楊憲開口道:“第二步就是賣配套,吸引商家入駐。”
“學費雖然免費,可學生們日常裡還是需要銷的,小到筆墨紙硯,各種點心吃食,大到各類書籍、一日三餐,這些都得錢買吧。”
“如今隨著大明的不斷發展,百姓們生活會越來越好,消費能力也會越來越強。這些開在學校裡面的商鋪,生意一定差不了,學校方面完全可以和那些有意願的商人達成協作,讓他們入駐進來賣商品,免費提供場所,學校抽取三成利潤,等於是躺著就有大筆銀子入賬。”
朱標今天是開了眼界了。
他怎麼也沒有想到,學校還能這樣經營。
朱標不知道的是,後世學校裡的小賣部、食堂生意不要太好,稍微大一些的學校,放出來競標每次都要打得頭破血流。
當然了這些僅僅只能是彌補一些損失而已,朝廷方面教育補助每年依舊會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可這個數字會控制在一個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再窮不能窮教育嘛。
遠在京城的徐妙雲,默默看著楊憲這些日子的操作,嘴角揚起了笑容。
這世間,彷彿就沒有什麼事情可以難倒他。
春去秋來。
時間飛逝。
洪武十年,在這一年中,除了楊憲推行的胥吏改革與教育改革外。
朝廷方面,老朱也是採取了一些動作。
其中兩點尤為值得注意,一是嚴懲議政宦官,明朝政府在這一年加強了對宦官議政的監管和處罰,以防止宦官專權。
二便是奏言實封直達御前,在換了李善長後,朱元璋在這一年改了奏章處理方式,使得奏言可以直接送達皇帝,提高了決策效率。
三是皇太子裁決政事奏聞,皇太子朱標在這一年,正式賦予直接裁決政事的權力,開始總理政務。
名為太子,實際上等於是常務副皇帝了。
除此之外,大明開始對周邊那些不接受貨幣殖民的小國開始發起進攻。
其中以經常騷擾大明西南邊境的吐蕃首當其中,吐蕃國本就不是大明藩屬國。
事實上,早在唐王朝開始,吐蕃就已經開始不斷侵犯中原。
吐蕃這個國家,領土面積小,資源也相對較小,儘管吐蕃王朝在西藏地區有一些資源,但由於地形險惡,交通不便,這些資源便很難有效開發利用。
與之相反是,中原王朝的地大物博。
因此吐蕃國寄希望於攻擊中原王朝獲取更多的資源和土地,以維持自己的生存和發展。
有唐一朝,幾乎由始至終,都處在和吐蕃的爭鬥中。
唐太宗時期,雙方發生一次規模有限的衝突,唐軍擊退了吐蕃軍;唐高宗、武則天時期,唐朝處於守勢,保住了西域;唐玄宗時期,吐蕃處於守勢。安史之亂期間和之後,吐蕃藉機控制了隴右十八州和安西四鎮,一度攻陷唐朝都城長安。
由此可見吐蕃這個國家起碼在軍事上確實有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