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7章 等會兒會有點疼,忍著點(4k)

的京城相似。

可清朝處理方法,卻是截然不同。

正月三十日,攝政王多爾袞下令,京城戶籍居民中未曾出痘者,以及無京城戶籍的生人(不論出痘與否),按朝廷避痘制度,“約定帶出二十里外”。

對於老百姓來說,這不啻是一場災難。後人在京城巡視南城御史趙開心1645年的一份奏摺中,看到這樣的敘述:“稍有發熱或生疥癬等瘡的百姓無不被驅逐。貧苦百姓被趕到城外,無居無食,往往將年幼體弱的子女拋棄道旁,任其餓死。”

老百姓被驅趕,皇族大臣則四處躲避。

效法皇太極,順治帝也為自己在南苑和西苑各建了一處避痘所。

但凡有一點風吹草動,順治皇帝便會急忙奔往避痘,早早跑到城外的南苑避痘去了。留在城裡的清朝貴族們也一個個深宅緊閉,戰戰兢兢地等待瘟疫早點過去。

這樣的情形僅正史有載的就達五次之多。

儘管重重設防,但天花病毒卻防不勝防。

順治帝並非如鹿鼎記中所寫的那般因痴情出家,而是死於天花。

終生避痘的順治帝因為天花而病逝,這是何等的嘲諷。

之後身受天花之害的康熙更加明白天花的可怕,他認為如果天花不滅掉,未來自己的子女還會有可能感染天花。

他的老爸,順治皇帝的八子六女,因天花八歲前死亡者為皇子四人、皇女五人,超過半數以上。

康熙可不想自己的兒子重蹈覆轍。

尤其是在見到自己最心愛的皇太子胤礽出痘之後。

太子出痘期間,候選知縣傅為格照料有功,被提升為武昌通判。兩年後,他奉召進了京。這個傅為格,後來成了防治天花史上的一個關鍵人物。

傅為格懂的種痘之術——這正是當時一種先進的天花治療方法。

這種起源於南方的民間種痘法,又叫“吹鼻種痘”法,最早起源於明朝隆慶年間。

上面說了種人痘是有極大風險的,並不能保證百分之百的成功,甚至可能導致病人死亡。

像這樣的事情,自然不可能拿那些皇子公主們冒險。

為了掌握人痘接種時的計量,康熙就曾經讓人做過試驗,他挑了三十個宮女“以身試毒”。

給三十個宮女種了人痘之後,她們無一例外地出現了天花症狀,只是不如直接得病的症狀嚴重。

就這麼觀察了一段時間,二十六個宮女逐漸好轉直到痊癒,另外四個宮女沒有挺過來。但這對康熙來說,已經是很大的成功了。之後康熙便命傅為格在皇子們中開始了種痘試驗。從此,皇子種痘防天花也作為制度被正式確立下來。

由於種痘,自康熙二十年以後出生的20位皇子中有17位健康長大,而此前的15位皇子中長大成年的僅有7位。

隨著種痘法在宮中的成功,康熙帝開始了大規模地推行天花預防工作,把它從宮中推廣到八旗百姓,直至漠南、漠北、蒙古大草原等北方邊境。

此後的100多年,宮中很少再傳出關於天花的訊息。滿族人四處避痘的倉惶日子暫告一段落。

一定程度上“戰痘”的成功,開創了清朝的鼎盛時代。從1661年到1697年短短30多年,心無旁騖的康熙相繼平三藩、收臺灣、抗沙俄、平定噶爾丹,穩定了清王朝在中國的統治。

與清朝那種虛假的“戰痘”成功不同。清後期,咸豐帝在兩歲時,種痘都險些失敗,雖經御醫精心調理保全性命,可在臉上卻留下了無法抹平的麻點,成了繼康熙帝之後的第二位“麻子皇帝”。據說,咸豐皇帝這副尊容曾經把新婚之夜的慈禧嚇得瑟瑟發抖。

楊憲這一次帶來的是徹底將天花病毒從大明這片國土上抹除。